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蔬菜、肉禽等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有的飞涨,有的猛跌。如何尽可能减少价格异常波动,保障农民利益和市民生活?我们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提高组织化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马龙龙: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给方是大量的个体农民,他们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零散的生产供求信息和有限的生产决策能力导致个体农民难以预测未来产品价格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出现周期性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就是必然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要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发挥农业经纪人掌握信息、了解市场的优势,使其承担起组织农民生产,协助农民销售的职能。
实行反周期调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则:鲜活农产品市场存在着规律的波动周期,不可能完全消除价格波动,但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市场的大起大落则完全可能。办法是要对农产品市场实行反周期调控,即在市场价格低谷、即将供不应求时进行调控。这种调控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前数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的监测上,包括种植面积,农民种植养殖意愿,农资、肥料、种子的价格走势和农民的采购情况等。以这些先行指标为基础,广泛建立商贸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主流媒体分品种适时发布权威性的供求动向信息。
畅通信息传播渠道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吴小丁:当前,信息迟滞使农民“种菜就像赌博”,增加了蔬菜供给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蔬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解决蔬菜价格问题,政策的着眼点应该是调整生产和流通信息反馈系统,由专业机构收集、处理和定期发布信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人民日报》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