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对待“外来中国数据”要谨慎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02日   01 版)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外部世界对中国经济、社会等的研究不断升温,各类机构发布的“中国数据”也不断增多。

        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引用较多、比较权威的外来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而它们发布“中国数据”的基础资料,主要还是由中国政府提供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机构在使用中国政府提供的基础资料时,未必能够始终正确理解它们的统计背景和统计口径。例如,我国统计部门曾使用“职工”和“就业人员”两个概念,反映不同范围的就业群体:其中“职工”不到“就业人员”人数的20%。但一些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并不了解其中的差异,结果它发布的相关数据大大偏离了实际情况;联合国每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近几年均称“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15”,可追根溯源人们才发现,这个数字只是个别学者并不具备权威性的估算。

        公众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各类数据很难判断真伪。因此政府部门、专家和媒体,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政府部门首先应当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数据信息,当公众困惑于外来的“中国数据”之时,更应该发出声音。

        专家必须严谨。既然公众对于媒体上出现的外来“中国数据”没有能力甄别,专家就更要慎之又慎。

        媒体必须负起责任把好关。现在一些媒体在外来的“中国数据”面前,表现得既缺乏专业能力、又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关心的不是真伪虚实,竟是“能否抢眼”,外来数据越能“触目惊心”,它越兴奋。这无疑跨过了媒体的职业道德底线。

        (《文汇报》7.26 王志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