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02日   01 版)

        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生育率仅为1.18。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适度、理想的低生育率被称为“更替水平”,也就是总和生育率在2.0左右。这一数字在1.5以下的为“很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目前我国一些超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0以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专家分析,中国的少子化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不存在城乡差异。“六普”数据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村妇女的生育率在1.64左右。随着城镇化和外出打工的快速发展,少子化所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在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少”。少子化虽然也是21世纪困扰发达国家的社会病。但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降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持续了上百年。加之这些国家拥有较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组织能够较好地适应人口变化,政府有时间设置相应的机构、部署政策措施等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三是少子化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人口学上讲,调整生育率需要25年。1989年的“1.57”危机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该国针对少子化的对策从1990年就开始着手制定。2003年,日本制定了少子化基本法,2004年制定大纲,并每5年进行一次法律审议检讨。此外,日本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招收10万名研修生,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目前少子化对中国的影响还处于‘前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应对,真的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风险集中凸显时,局面将难以挽回”。

        (《瞭望》2012年第30期 杨琳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