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如何解决农产品高损耗难题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10日   01 版)

        农业部测算显示,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只有60%到70%的蔬菜能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

        据了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要包括干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

        此外,物流短板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鲜水果长途运输,容易损耗,还增加成本。”新疆库尔勒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订单不少,可火车排不上,飞机运不出,最终导致货物出不去。”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的日益国际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中国对物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因此,扶持引导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同时,还要增加农产品初加工水平,缓解农产品产区销区价格差异过大现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如果内蒙古有足够的产地加工能力,将土豆加工成淀粉等产品,就不会发生此前的土豆滞销现象。”

        针对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改善产地初加工条件。奖励补助范围包括当年新建的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设施。

        “减损就相当于增供。”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表示,初步估计,这些减损将相当于每年增加200亿到300亿斤的粮食供应。

        (《光明日报》7.5 李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