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刘季平收殓邹容遗骸经过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07日   05 版)

        1905年,邹容在监狱中去世,年仅20岁。当年,一个叫刘季平的人冒着杀头的危险,毅然为他收殓遗骸,安葬在自家黄叶楼旁,使邹容得以在远离重庆的上海长眠。

        这位刘季平,曾自署“江南刘三”,因为收葬邹容遗骸,被时人称为“义士刘三”。1903年刘三东渡日本期间,经同乡介绍认识了邹容,彼此志趣相投,结为至交。

        《苏报》案发生后,章太炎、邹容先后入狱。刘三继续留日,在东京他与人创办了《江苏杂志》,撰文鼓吹革命。在这段时期,他加入兴中会,并参与抗议俄国欲吞并东北的拒俄义勇活动,和在上海的邹容遥相呼应。 

        1903年邹容入狱后,和章太炎关在同一个牢房。章太炎被判3年,邹容被判2年。邹容个性刚烈,在狱中常为犯人的非人待遇与狱监抗议争辩,章太炎常劝慰他心平气和等待2年后的出狱。

        出人意料的是,1905年4月邹容便去世了。章太炎在他的《邹容传》中这样写道邹容牺牲时的情景:“其夕,积阴不开,天寒雨湿,鸡初鸣,卒于狱中,旦日,余往抚其尸,但其目不瞑,同系者皆疑医师受贿鸩之。”

        邹容死后,遗体被简单地葬在监狱外俗称“义冢”的万人冢荒地里。刘三听说昔日盟友为大义而牺牲却未被安葬,心急如焚,专程返回上海,来到万人冢寻觅邹容的遗骸。这里有许多弃置的陋棺,要么是无钱安葬的,要么是异乡客的。刘三连日徘徊寻找无果,于是心生一计,何不询问监狱的年老狱卒?

        贿赂狱卒后,刘三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曾有人发现刻有“周镕”的小石碣,可能是邹容的简葬之所——邹容的遗体先由《中外日报》报馆备棺,因重庆千里之遥,无亲无故无法运去家乡,转存于上海的四川会馆,会馆又将薄棺转运到万人冢简葬。为避清廷耳目,特在附带的石碣上题刻了“周镕”。

        然而,这种石碣很多,且大多被泥土湮灭,要铲去泥土才能看到字迹。刘三再次去时便带上了小铲,凡见有石碣都铲去泥土,仔细辨认,终于发现了一个石碣上有“周镕”两个字,这让他喜出望外。随即掏出一张手绢,塞在石碣背后的泥土中做上标记,以便在黑夜来搬移薄棺。回到家后,刘三和妻子商定在自己的私地,选择较为高亢处,作为邹容的安息之地。 

        1906年4月2日这天,也就是邹容周年忌日的前一天,刘三密嘱四位乡亲,预雇一艘民船,在4月3日凌晨直向上海起航,到约定的码头后与从陆路赶来的刘三相会,黄昏时分,五人到达坟地,将邹容的棺木连同石碣一并带走,连夜运返上海华泾(今属龙华乡)。把邹容灵柩安放入墓穴后,已晨光熹微。

        1924年清明节,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钊、马君武和冯自由等20余人祭扫并重建邹容墓时,纷纷赋诗,称颂刘三,并将其义行记于邹容墓表。

        (《人民政协报》6.28 邹以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