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市档案馆首次合作举办《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其中很多首次被公开展览的民国档案十分有趣。
老字号员工失业的少
1930年的“北平特别市失业调查表”较详细地反映了“瑞蚨祥鸿记”的职工待遇等信息。瑞蚨祥用工人数约64人;这一年在2月和4月各有一人失业,同时还招收一人;对于失业问题,调查表尤其详细,比如,失业原因有“生意减少或不用心招待主顾被辞退,也有自行辞退另谋他就者。”可以说瑞蚨祥的雇员素质相当高,在业界谋职属抢手货,失业后也立刻“此退彼用”。而瑞蚨祥对待因为道德问题而被辞退的雇员也相当宽厚,“向不宣布,使其不绝生活之路”。
念辅仁学费一百大洋
1926年私立辅仁大学成立,展出的1934年辅仁大学招生简章,其中对报考资格、考试科目、报名须知、入学费用等项目做了详细说明。其中学费35元,宿舍及灯炉费20元,杂费、卫生费、运动费6元,化学、物理、生物、心理每门实习课5元,社会经济学系实地调查费5元。预偿费分甲乙两种,甲种为普通学生2元,乙种习一门5元。此外,还有学生军服8元。粗算下来不算预偿费,没有一百大洋,这书是念不下来的。
驻北平朝鲜人最多
1935年驻北平外国人统计表显示。外国人共计4081人,其中男性2269人,女性1812。外国人大多集中在内一区,有2352人。人数最少的是南郊,只有17人。在北平最多的外国人来自朝鲜有1387人,其次来自日本有1115人,美国人排在第三位,有589人。外国人最多的内一区就在今天的东华门外到东单东四一带。
小寺庙香火靠出租房
1949年《本市寺庙情况查询记录》也相当有趣,以宣外西茶食胡同内的观音寺为例,《记录》记载了这里的原住持性福于民国37年圆寂,“现由代理住持本义经管庙务,庙内只住持僧一人,房产共16间,三间佛殿,住持住一间,出租14间(内有两间佛殿),月收房租小米70斤。僧人依靠应酬佛事为生。”让我们得以对北平解放之初小寺庙僧人的生活状况略窥一斑,房租以小米为计更是战争年代粮食比货币更实在的真实写照。
(《北京晨报》7.4 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