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至汉初的社会价值重建 宣朝庆在2012年第3期《人文杂志》上说,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民众对于君民关系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反抗国家控制的方式上,以逃亡、逃避为主,直到秦朝末年才发展为大规模的起义。知识分子将庶民阶级的口号或举动背后隐藏的社会价值表达出来。以孔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研究以往的价值资源,发展了民本和贵公思想,以学派的力量推动价值创新。他们参政议政、四方游说,重视共同目标的塑造。而国家在选择社会价值体系时,从有利于国家生存的前提出发,也为新的社会价值的推广提供了机遇。
元代“平话”之“平”义在“平白” 张莉在2012年第2期《安徽大学学报》上说,元代“平话”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平”为“品评”、“评论”、“批评”之“评”,为讲史伎艺及其话本;另外一种是“平”为“平说”、“平白”、“平文”之“平”,是一种只说不唱的说话伎艺,此种说法应者寥寥。从文献资料看来,“评话”一词的出现晚于“平话”,其在元代并不多见,广泛使用是在明清,而明清“平话”的内涵与外延已与元代“平话”大不相同,以之考量最初的“平话”命名情况难免存在误差。且元代一些以“直说”、“直解”命名的文人作品与以“平话”命名的作品所使用的语言非常相似,也可作为“平话”之“平”具有“平直”、“平白”之义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