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警惕文化遗产的“第二种濒危”

    《 文摘报 》( 2012年06月21日   01 版)

        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前后,各地的政府部门、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文物保护工作者都非常忙碌,各种各样看得见的活动充斥在媒体的报道中。随之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来自于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越是频繁,文化遗产破坏的速度越是加剧。

        专家开玩笑说,乌镇,已经可以说是半真半假的了,从列入“预备名单”至今,也就不过短短的七八年。然而随着游客的蜂拥而至,真实、完整的风貌逐渐缩小变少,各种“再现”、“重建”成为最多的部分。

        如果将文化遗产放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标准下衡量,我们很多曾经放在申遗预备名单中的遗产正在成为“半真半假”的混合物。与可以看到的消失相比,这种倾向更加危险,也更加缺乏应对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第二种濒危”。

        其实,“第二种濒危”受到关注,反而与全社会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密切相关。

        现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位置更多的时候由政府官员、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来充当。结果是某种文化遗产被围上护栏,或被搬入博物馆,或被印刷成书,事实上这些只是标本文化,如果得不到现实生活的滋养,与枯死寂灭无异。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项目专家何戍中建议,让社区居民行动起来、认识并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从而恢复他们对自己文化遗产的感情,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民日报》6.15 齐欣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