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学前教育阶段消费成为除大学教育消费以外最大的支出项;小学生成为参加培训班最主要的人。
课外培训之所以火爆,根本原因在于课外培训已与学校教育“接轨”。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通过减少作业量等办法减轻学生负担成为普遍做法。可是,各门功课的难度并没有相应降低,特别是在“小升初”中上好学校,争夺优势资源的竞争愈演愈烈。只学学校教的东西,根本解不了渴。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取消“小升初”考试后,升学途径五花八门,乱象丛生。一些重点中学要招到成绩好的孩子,“杯赛”成绩和等级证书就成了“硬通货”,各种“坑班”就成为选拔孩子的重要渠道。
毋庸置疑,取消“小升初”考试以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其初衷是好的。负担是否真正减下来姑且不论,课外培训负担早就报复性地压在学生和家长身上,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政策设计是好的,但如果脱离实际,好的愿望未必产生好的结果。“小升初”政策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左右着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
政策具有一定惯性,一旦出台,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所以,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都必须慎之又慎,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到最大限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将来不断地“矫枉过正”,来回“画龙”。
(《光明日报》1.4 黎雅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