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清退8971名不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甘肃省银川市金凤区民政部门开展低保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区共查出城乡“假低保”1881户4068名。
低保造假行为令人眼花缭乱。有的重病大病已去世,有的已退休享受社保,有的子女毕业已参加工作,还有的则是已找到工作。而相当一部分假低保户是名副其实的“富裕阶层”。有一对“低保户”,夫妻名下竟然拥有六处房产。
有专家在对各种骗保情形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目前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于骗保者的处理多数停留于清理和停保,没有受到经济或其它方面处罚,这样的结果客观纵容了骗保行为的发生。
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低保人群的审核和监管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齐齐哈尔市参与低保清查的相关人员表示,清查低保有时因为要取得关于房产、车辆方面信息,牵涉到房屋管理处等非民政部门,这“需要反复协调,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近年来,受城市规划建设、外出打工等多重因素影响,低保对象人户分离现象增多。
对此,有专家建议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全面的动态数据库,对保障对象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比如民政部门与房产、银行、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共建一个信息平台,输入申请低保人员身份证号即可获得相关信息。
(《工人日报》11.20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