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如何理性看待患者越来越“挑剔”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5日   08 版)

        广东省妇幼医院1岁半患儿小涵的父亲和医生彼此不信任。父亲很紧张,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医生通话也录音;医生也很紧张,没有睡过好觉,很多治疗要家长签字。病情危重的小涵还躺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

        在医疗领域,这样的病人(家属)越来越多了。

        出现这种新变化,首先与医药费支付方式改变有关。虽然很多人都有报销程度不一的医保,但患者看病还得自己掏一部分钱。医生诊疗方案如何,将决定患者掏多少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当然会越来越“关心”治疗方案,甚至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医生的医疗措施。

        其次,这也与医疗信息不再被垄断有关。过去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患者基本失去了监督医生医疗过程的途径与机会。但现在,发达的互联网带来了医疗信息的普及,发达的媒体保障了人们更多的知情权。市场化下,让患者有了获得更多医疗资源的机会。

        现在,不少病人家属要求知道每一步诊疗方案,参加每一次会诊,想要明白每种药物及检查方案的必要性。这使得一些医生认为“压力非常大”。但客观上讲,这应该是患者的一种合法权利,只不过,长期以来,多数患者选择放弃了这种权利,医方也已经习惯于患者的这种放弃。

        面对越来越“难对付”、越来越“挑剔”的患者,医生们要进一步提高职业责任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知情权,来习惯这种新变化。这足以说明,我们可改善的空间还非常大,通过制度性途径解决矛盾冲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新华每日电讯》11.1 吴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