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8月18日 星期四

    大学激励机制不应只重成绩

    《 文摘报 》( 2011年08月18日   01 版)

        虽然目前各高校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奖助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问题:

        从奖学金评定的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来确定获奖对象。而语言水平、实践能力等则不在考查之列,客观上造成了高校育人工作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脱节。从资助体系的运行来看,高校往往重视的是经济资助,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由此可见,调整目前的奖助体系,实现向“发展型”奖助体系的转型,已势在必行。

        首先,在奖学金运行机制上要创新,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例如,以项目制运作方式评定奖学金就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以过程支持为基本导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奖学金发放与企业立项相结合。这种评定模式,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参与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特质的要求,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高校助学要注重“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勤工助学,它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还可以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支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形成对就业的合理期望值,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进行必要的应聘技巧训练等。

        (《光明日报》8.15 马一平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