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消息指出,辽宁的养老金缺口高达170亿元,但据知情者称,现在的缺口已经逼近200亿元。辽宁各地不得不动用个人账户资金来支付养老金。
2001年始,辽宁成为我国首个“做实”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不得动用个人账户资金来支付养老金)的试点省份,但是10年后,个人账户的开闸,亦使改革又回归了原点。
记者采访得知,在“做实”三年后,辽宁出现了当期统筹部分的资金不足以发放养老金的实际情况。为了弥补当期支付形成的支出缺口,彼时,国家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了缺口部分的75%和25%。自2001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每年定额补助辽宁14.4亿元。
但是此后由于缺口越来越大,这种依靠中央财政维系庞大社保体系运转的模式,显得有心无力。大连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李子刚说,大连还算财政较好的地区,但即便如此,大连目前的养老金缺口仍在10多亿元。面对这样的窘境,地方人社部门寄希望能获得上级财政的“福荫”,但实际不尽如人意。李子刚说,我们个人账户做实之后,上级财政本应补助给我们的钱没有给,至于何种原因,不大清楚。
而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一官员告诉记者,财政部每年都将资金发给了省里。
为了抗压,辽宁各地不得不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继续挪用个人账户资金,一是进行大面积的“扩面征缴”。扩征对象包括辽宁省城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的农民工、外埠人员、外籍人员等,涉及行业包括餐饮洗浴业、建筑业、运输业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农民也纳入其中。辽宁个别地方的农民,通过冒用企业员工之名造假,以获得资格进行参保。有地方社保部门对此心照不宣,予以默认。
尽管扩面征缴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的给付压力,但过度补缴,造成了退休高峰的提前来临,对地方形成了沉重的包袱。
单纯依靠中央财政补贴,依靠挪用个人账户,依靠扩面征缴,“这样的东拼西凑,路子走不远,造成了当期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造成了老龄化时候养老问题深刻的社会危机。”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如果再不调整,不出五年全国都将会出现辽宁的情况。
(《经济观察报》8.15 黎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