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3月12日 星期六

    “用工荒”之变

    《 文摘报 》( 2011年03月12日   08 版)

        劳动力的结构性变化如何在影响市场,倒逼企业,最终引发中国经济的转型?

        过去几年中,企业面临的汇率压力已经在缩小,但劳动力短缺、通胀、融资成本、环境成本压力依次成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压力。

        劳动力短缺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变得更加微薄,很多中小企业开始用脚投票,产业空心化更为突出,在东南沿海城市将会出现更多经济泡沫。

        但同时“用工荒”已经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表明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逐步消失,长期以来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系,这倒逼企业开始进行技术改革——通过技术、管理或科技替代劳动力的使用。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格局正在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现在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相比于劳动力供给高峰时减少了600万人左右,2008年以来共计减少了2000万人左右。

        另外,老一代的农民工正面临着退化,而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不仅期待比较优越的薪资待遇,而且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期盼,特别是在择业观上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及文化生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民工荒已经从局部短缺演变成全面短缺。”辜胜阻强调,一是从时间上看来得更早,珠三角早在2011年春节前数月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用工荒”现象;二是从范围上看影响地区更广,像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地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三是从工种涉及类别更多,当前不仅“技工荒”,普工也“荒”。

        “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第一次转型的重要因素。那么,‘用工荒’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逐步消失,未来‘十二五’时期顺利推动中国实现第二次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源泉。”辜胜阻说。

        (《经济观察报》3.7 孙健芳 吴海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