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东巴纸贵 假纸逼退真纸

    《 文摘报 》( 2011年03月01日   06 版)

        2006年,随着纳西族东巴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用以书写东巴文(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纸张,受到游客追捧。

        “商战”由此打响。“以假冒真”是外来经营者普遍的方式,“假货大多机械制造,工序少,便宜了很多,并且外观形式还更多样。这一点,手工纸没法比。”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项目西南地区传统知识课题组成员龙文介绍。

        开展过“中国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艺调查”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教授李晓岑,曾见识过东巴纸严格的工序步骤:原材料来自山野中有毒植物荛花树皮,历经蒸煮、打浆、搅拌、捞纸、背板、晒纸等过程,一天一人仅能制造十几张。

        这样产出的纸虽无批量优势,但文化意蕴跃然纸上。李介绍,东巴纸因采用浇纸技术兼有抄纸法的特点,被誉为“造纸活化石”,并且,由于原材料略带毒性,所生产纸张可数百年不朽。

        除价钱外,假纸商贩也扛出文化大旗,进一步以假乱真。他们或者聘请纳西族人到店铺现场造纸,实则贩卖假纸;或者托关系申请东巴纸专利,贩卖假纸。

        于是,假纸开始垄断市场,逼退了真纸,东巴纸传承人们也逐渐退出丽江市场,返回乡村种田。

        龙文认为:“如果仅仅满足于把民族文化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纯粹商品,对它们只能是毁灭。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应该更多吸收当地传承人参与和监督,并让当地人受益,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

        (《21世纪经济报道》2.16 申剑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