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江南文化的两个源头

    《 文摘报 》( 2011年03月01日   06 版)

        演 讲 人: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江南”再发现

        演讲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身在南方而心在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犹如一颗幸运的种子,北方得以扎根,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并非江南所固有,乃是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汇报》2.1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