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站上一条消息吸引了某高校理工科教授赵庆明(化名)的目光:在科技部刚刚公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通称973计划)的项目预算安排中,几位重点高校校长赫然在列。
“行政事务缠身的官员怎么有精力做973呢?”赵庆明心存疑问。再搜索一下发现:这份在中国学术界有着重要分量的名单中,带“长”字的人数还真不少:279人中,现任行政领导近210人,包括高校校长,公司副总裁等。而在没有担任过行政职务的50余人中,又有30余人获得过海外学历。这就意味着“本土成长,又不带‘长’的教授,很难拿到大项目。”
按照规定,973计划实行的是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而且首席科学家应将主要精力投入项目工作。“通行理解,一般需保证70%的时间。”赵庆明说。
“作为一校之长,如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973项目上,那如何对学校负责?”赵庆明教授对此充满疑惑。而且,有不少973首席科学家同时还是其他大科研项目的主持者,而那些项目也有时间要求,如此一来,就会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多个项目叠加时间超过有效生命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认为:“很多单位在推选重大课题评审专家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主要行政领导,其他人根本上不了单位的推荐名单。”
这就形成一种模式:高校里能揽下各种奖项的往往不是教师,而是具有行政职务的院校领导。
别敦荣认为,这些人优秀可能不假,但要区分开来的是,他们做学者可能是很优秀的,做了行政以后,没什么精力做科研,水平可能会停滞和退化。这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这也会伤害那些一心想做学问的教授的心。”
(《济南时报》2011.1.6 雷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