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仿制行业已呈现高度的专业化和组织化。而文物鉴定行业之落后与无序,又助推仿品大肆泛滥。
在文物大省河南,洛阳市孟津县的南石山村是远近闻名的专业仿古村。据村民高水旺介绍,这里做出的高仿品,“很难鉴定出真假”。高水旺介绍:一位外地客商到他的企业采购了一批高仿唐三彩,客商带着这批高仿品乘飞机离开洛阳,接受海关检查时,高仿品被当做文物扣留。
文物界揭黑作家吴树曾在其著作《谁在收藏中国》中披露,现在的文物造假是采用“高端电脑软件+精密物理化学仪器+无痕迹作旧设备”,鉴定仪器在其面前难免失效。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顶级专家,在民国时期做学徒,见的最多的是明清的东西。新中国建立后,取缔了这个行业。近30年间,盗墓猖獗,真品大量流失海外。专家很少能看到真品,所以他们的水平也没有机会得到提高。“而市场上的文物鉴定者基本上都没有正规的资质,很多人为了赚钱,把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真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告诉记者。
仿品泛滥,直接危害的就是真品文物的市场价值。
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曾拍过一件唐三彩马,成交价高达390万英镑。但是,由于假货泛滥,唐三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价格骤跌。自2004年之后,唐三彩就在拍卖行销声匿迹,成为了拍卖市场的弃儿。
(《南方都市报》12.15 石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