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期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韩国饮食的世界化”。为此,许多专家正努力从中国、日本以及泰国饮食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几个国家的饮食已成功地世界化。几年前,香港热播电视连续剧《大长今》,韩国饮食似乎也借此开始在香港参与竞争。而且,不久前,在香港放映有关饮食的电视连续剧《食客》之前,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为宣传韩国饮食,举办过一次活动。中国人一向以本国的美味佳肴为自豪,去韩国旅行时常对饮食种类单调感到不满意,而香港是粤菜之乡,在此宣传韩国饮食并非易事。饮食是一种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最好教材。本文想专门谈一下韩国的饮食文化。
米饭、泡菜以及汤是构成韩国饮食的三种主要素材。韩国也像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国民传统上喜欢吃白米饭。但是,相比于东南亚地区生产的细长却无黏性的安南米,韩国人更喜欢吃短粗的北方大米。中国的饮食以菜肴为主,而韩国的饮食中,米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韩国人为做出更好吃的米饭付出很多努力,如使用特定地区高质量的大米或使用高压锅等。与香港有所不同的是,在韩国便利店里销售的“即席米饭”,能用微波炉加热,价格虽然较贵,却卖得很火。
在韩国的饮食中,除了米饭和主菜肴之外,还有副菜(Ban-Chan)。泡菜(Kim-Chi)就是最具代表性且必不可少的副菜。泡菜按不同的区域种类各异,但最典型的泡菜是辣泡白菜。正如西洋人照相时,为了展示笑容而说“Cheese”(奶酪),韩国人照相时说“Kim- Chi”,凑巧的是泡菜也像西洋的奶酪,是发酵食品,都有一股难闻的怪味。发酵是有效储藏的技术之一,韩国人的祖先利用这一技术,即使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也能通过泡菜吃到纤维质很丰富的蔬菜。为了能吃上可口的泡菜,韩国人呕心沥血,对于这一点外国人或许不太理解。在许多韩国人的家里,有一种只能在韩国看到的称为“泡菜冰箱”的家用电器。毋庸置疑,泡菜冰箱是专门用来储藏泡菜的特制冰箱,类似于专门储藏葡萄酒的葡萄酒冰箱。
热汤是韩国人的饭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这类同于在寒冬较长的中国北方,人们很喜欢火锅。韩国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以“以热治热”为由喝很热的汤,不太习惯这种文化的外国人对此感到疑惑不解。由于韩国人喜欢喝汤,在韩国汤的名称细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Guk”,是一种非主菜的副菜;第二种称为“Jji-Gae”,是炖煮的菜肴,大部分属于主菜;第三种称为“Tang”,是一种作为主菜的特别的“Guk”,香港人较熟悉的“参鸡汤”就属于这一类。另外,韩国人饮酒后,尤其过量饮酒的第二天,为了醒酒而喜欢喝很热的Guk。据说,此时西洋人喜欢喝冰凉的橘汁,这对韩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又烫又辣的食物与铁筷子
辣椒由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带到欧洲,以代替当时价格昂贵的胡椒,以此推测,辣椒传到韩国也不过几百年。现在的韩国饮食中,辣椒不可或缺,包括泡菜在内的许多食物都少不了辣椒,韩国人非常喜欢这种辣味。不久前,有一种极辣的“火辣鸡”,曾引起轰动,广受欢迎。而且,韩国人喜欢吃烫的食物。例如,韩语中的“凉饭”,意指受到冷落,可知韩国人不喜欢凉的食物。
韩国人使用的饭碗与中国的相比,又大又重。这意味着韩国人的饮食中米饭占较大比重,每顿吃的米饭也比较多。韩国的礼节与中国或日本有所不同,吃饭时不把饭碗拿在手里,而是放在饭桌上。这是因为饭碗中盛着热米饭,又大又重,拿在手里很不方便。盛Guk或汤的汤碗也同样如此,既大且重。因此,比起使用筷子,在韩国使用匙子的频率要比中国或日本高得多。这种不把饭碗拿在手里,更多使用匙子的习俗,与礼仪严格的朝鲜时代的儒教传统有关。而且,在中国汤被分为小碗,拿在手上直接对嘴喝,所以汉语称为“喝汤”。而韩国则以匙子为工具喝汤或Guk,所以韩国人称此为“吃”汤,而不是“喝”汤。
与中国相比,韩国的筷子比较短,并因为由金属制成而较重。虽然无法考证韩国的筷子是否因为由金属制成而短,或为了可缩短而使用金属材料,但很久以前韩国就有一种传统,即用黄铜或其他金属材料制作餐具。因为有许多烫的食物,更有许多像酱油、辣椒酱等染透力很强的调料,用木料或塑料做成的筷子难以长久使用。还有一个原因是,韩国人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从小使用重筷子可以锻炼手指活动,有助于头脑发育。韩国很早就开始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世界电影明星成龙在成名之前,曾在韩国待过一段时间,他在中国等地为了宣传环保,倡导过一项运动,以减少使用木质筷子,鼓励使用韩式筷子(他本人很早就开始一直携带一双韩国产的筷子)。
饮茶
香港把午膳称为“食点心”,虽然内容有很大差异,但韩国的午饭也称为发音接近的“点心”。香港人“饮茶”就像平时吃午餐,换言之,香港人吃一顿正式午餐,便是相互敬茶用餐。香港人或其他中国人吃饭时一直喝热茶,而韩国人吃饭时不喝茶,以热汤代之,吃完饭后反而喝凉水。这是因为,韩国的饮食比中国的饮食清淡,蔬菜较多,很少用油锅炒菜,主要采用水煮的烹调方式。即使吃较油腻的肉时,韩国人也习惯于伴吃生菜等多种蔬菜。
在中国大陆或香港的中餐饭馆里,大多使用圆形饭桌。全家人或亲朋好友一起围坐在圆桌周围,相互敬茶用餐的情形比较普遍。用餐时相互敬茶的传统,确实令人羡慕。虽然也可以通过向对方敬酒表示彼此亲近,但因为是酒,难免有一些制约。无论如何,我在香港懂得一个道理,喝茶并不需要固守某种形式。
炒糕
韩国的面粉没有中国那么多,这是由于气候的原因,韩国自古以来很少种植麦子,所以面食文化不太发达。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面食“冷面”,其材料不是小麦而是荞麦。过去,用小麦粉做成的白面条,是只有在婚宴上才能吃到的特别饮食。因此,在韩国“何时能吃面条?(何时能用面条招待我们?)”这句话,是“何时结婚?”的替代语。当然,韩国人现在已经不再用小麦粉面条招待参加婚礼的来宾。现在面粉资源丰富,面食已经太普通了,显不出珍贵。
过去,由于小麦太珍贵,韩国比较盛行用大米做米糕。现在一到节日或婚庆之日,也会做出多种米糕与亲朋好友分享。用米糕做成的最典型食物是“Top-Po-Ki”(炒年糕)。韩国的炒糕是拌有辣椒酱。我曾问一些在韩国学习韩语一个月以上的香港学生“韩国饮食中什么最好吃?”,许多学生意外地回答是“辣炒糕”。其实,这些学生出国学习之前,连韩国泡菜也嫌太辣而不喜欢吃。不久前,为了实现韩国饮食世界化,韩国甚至成立了“炒糕研究所”,希望开发适合外国人口味的各种炒糕。总之,韩国人对炒年糕情有独钟。
炸酱面与拉面
炸酱面和拉面超越传统的冷面,一跃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面食。据说,一百多年前仁川港对外开放时,是中国山东人把炸酱面的技术带了过来。为纪念炸酱面传入一百周年,仁川广域市唐人街正在建“炸酱面博物馆”。由此可见,韩国人非常喜欢炸酱面。比起发源地山东的炸酱面,韩国的炸酱面里有特殊的调料和许多洋葱,更带有少许甜味,非常可口。许多尝过这种炸酱面的中国人,认为这是与中国的炸酱面完全不同的韩国面条;但对于韩国人来说,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饮食仍然是韩式炸酱面。这种炸酱面现在已经像比萨饼和汉堡那样大众化,但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最有人气的外来佳肴。我小时候在同学的生日宴上吃过一次炸酱面,记得当时我和同学都非常兴奋。也许正因如此,许多去香港旅行的韩国人一旦发现,被公认为“饮食天堂”的香港竟然没有他们最喜欢吃的韩式炸酱面时,都感到非常惊奇。
炸酱面给韩国的饮食文化带来的另一重大影响即快餐配送文化。炸酱面是最典型的配送快餐之一,其配送量大概现在已超过比萨饼。炸酱面的配送几乎无所不至。例如,全家人一起去某一公园游玩时,如不满意公园内餐馆的饭菜,就可以要求配送炸酱面,解决吃饭问题。这种情形,在韩国以外的地方是很难想象的。如果在香港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游玩时,向自己熟悉的比萨店或附近的餐馆打电话要求配送饭菜,也许会被视为精神病。这种配送文化只有在韩国才能看到,即独特又有趣,非常发达,的确令外国人咋舌。
韩国有炸酱面,而日本有拉面。据说,拉面也是由定居在日本的华侨做出来的。有一次,我有机会光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附近的一个北海道拉面馆,感觉到拉面已成为全人类爱吃的典型的日本饮食。在韩国,很难找到日本的拉面馆,韩国的拉面是指方便面( Ra- Myen),“拉面”已经成为韩国方便面的代名词。韩国最受欢迎的拉面是连香港人都知道的“辛拉面”,号称全球销量第一,可见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方便面(这里“辛”有辣的意思,还因为生产辛拉面的“农心食品”创始人姓辛)。大部分韩国人并不知道方便面的语源是中国的拉面,也不知道拉面是手抻面的总称。因此,这些韩国人如果听到自己喜欢吃的炸酱面是拉面的一种,会颇感惊讶。
通过考察中国面条发展成韩国炸酱面与日本拉面的过程,可知某一文化传到另一地区时,只有经历适合该地区的变化与进化才能生存。这是一种既神奇又有趣的文化现象。所以,目前韩国政府推动的韩国饮食世界化,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向别的国家单方面介绍韩国饮食的水平,还须从炸酱面和拉面上学到其进化的经验教训。或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不太辣的另类炒糕成为香港儿童爱吃的点心。
韩国饮食的竞争力在于它们是健康食品。大酱、泡菜等发酵食品和蔬菜等许多韩国食品,至少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等成人疾病。香港的粤菜丰富多彩,采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乃至有些人说,四条腿的除了桌椅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几乎所有东西都能作为食材。韩国的饮食与粤菜相比,虽然显得极为朴素,但为港人的健康着想,我默默期待韩国饮食能更受欢迎和喜爱。
(摘自《中韩文化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定价:28.00元)
[韩]金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