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7月01日 星期日

    让谣言止于科学

    果壳网 《 书摘 》( 2012年07月01日)

        一群活跃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社会公益辟谣领域的科技青年,拥有高学历和出色的职业履历,秉持“严谨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聚集在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主题站,运用核查信息源、检索科学文献、简单实验等方法来击破或证实一些长期流传的流言。    

        “谣”,用《尔雅》中的解释就是“徒歌”,随口唱唱的,所以古人常常谣谚并称。后来,这种“口头文学”被用来制作预言,也就是所谓的谶谣。再后来,谣又长出了各种枝蔓,收进各种上下左右前后古今的离奇故事。随口唱唱的,变成随口说说的。谣谚成了谣言。

        科技领域是谣言的重灾区。这并不难理解,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和魔法难辨差异。然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是想避就能避得了的。无论愿不愿意,它已经而且会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只不过,科学话语的专业性、奇怪的创作冲动、复古思潮的影响、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以及逐利的商业动机随时都可能给我们平淡无奇的科学生活使一个绊儿。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科学传播就是不停地与那些科学谣言做斗争:食物相克、养生产业、食品安全、外星文化……

        道路看起来很漫长,但幸好它就在脚下。

        不可迷信的解酒

        流言    解酒妙招:喝蜂蜜水。蜂蜜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中都没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分解、吸收,有利于快速醒酒。   

        蜂蜜水的神话

        万众期待的蜂蜜水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人们很早就发现,蜂蜜中含有的果糖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如果饮酒的同时食用果糖,有可能使机体内的酒精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失。研究发现,如果每饮用1克酒精就补充1克果糖,那么血液中酒精代谢的速度可以加快44.7%,而酒精中毒状态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30.7%。看上去这可是一个不错的解酒方法,因此甚至有人希望使用果糖来处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    

        不过,实际情况可没这么简单,果糖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治疗酒精中毒。因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糖对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更糟糕的是,它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和乳酸的含量急剧上升。这些异常代谢的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最新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果糖参与酒精代谢还会增加代谢型X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其表现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三酰基甘油含量大大增加,甚至超出正常范围的上限。代谢型X并发症会带来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    

        即使果糖真的能表现出解酒的作用,它也只是降低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速度,让身体不会快速产生大量乙醛。这也仅仅缓解了乙醛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并没有从根本上加快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尝试用果糖来解酒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口服摄入过量的果糖不会被消化道吸收,它们会聚积在大肠里供细菌代谢,而产生的气体则会造成腹胀、腹痛。此外,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大肠里的果糖还会使消化道的水分析出,造成渗透性腹泻——蜂蜜润肠通便的说法或许就与此有关。

        在谣言粉碎机调查员看来,喝蜂蜜水的作用更多来自于其中的水能改善身体的脱水状况。酒精会造成人体脱水,这会加剧醉酒带来的痛苦。喝酒后及时补水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当然,如果你觉得“只有少量果糖,也比没有的好”,那也用不着迷信蜂蜜。果糖是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的一种单糖,许多蔬菜和水果里都含有果糖,其中含量比较高的常见水果有苹果、香蕉、葡萄、梨,蔬菜里的红椒、洋葱果糖含量也不小。

        其实,很多用来解酒的方法并没有解酒的功效,只是能缓解部分症状,使用以后会使人觉得舒服些,好像起到了解酒的作用。实际上,酒精该在哪儿还在哪儿,该怎么作用还是怎么作用。    

        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或者已经喝多了,怎么解决眼前的这股难受劲呢?    

        依据酒精在体内的“恶行”,可以看出,要想摆脱这些问题,有两条途径:1.加快代谢;2.解决脱水问题。对于第一个途径,没有发现有方法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这个问题。第二个途径主要靠大量喝水了。脱水同时也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缺失,所以有些解酒的方法会提示你在水和饮料里加食盐。其实,仅仅补充食盐是不够的,体内缺失的不仅仅是钠离子。还有更重要的钾和镁,补充它们还是要靠各种食物。

        酒后吃些食物能缓解酒精对消化道的刺激,还可以补充水分、矿物质以及各种营养素,对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减少酒精的吸收也是蛮有用的一招——饮酒前和饮酒中吃一些食物。空腹饮酒,酒精的吸收效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同时吃点食物,就能稍稍减少酒精的吸收量。    

        结论:谣言粉碎。所谓的解酒其实并没有对酒起什么作用,喝酒的危害也并不会因此而减轻。补充水和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解酒的说法也就仅仅在这个层面上有那么一点意义。

        “晚上一杯奶,有个好睡眠”

        流言    牛奶中含有一种能使人疲倦欲睡的化合物L-色氨酸,能使大脑思维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从而使人想入睡。因此晚上喝牛奶好,有利于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与其说牛奶帮助人们入睡,倒不如说是相信“牛奶催眠”的心理产生了安慰剂效应,使人更快地进入睡眠。如果你继续对这点坚信不疑,那么牛奶或许真对你的失眠有效。    

        牛奶中确实含有L-色氨酸,而L-色氨酸也确实可用于制造诱发睡眠的5-羟色胺与褪黑激素。这可能也是这条流言广为人知的原因——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只是牛奶,肉类中也广泛含有色氨酸。但一小份食物中含有的色氨酸总量一般并不足以让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波动。    

        另外,我们脆弱的大脑与血液之间有一道“血脑屏障”,保护自己免受外来物质的入侵,但同时也阻碍了一些有益物质的进入。所以,任何要起安眠作用的物质首先必须能穿过这个屏障才能起效。牛奶中富含包括色氨酸在内的各种氨基酸,但这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会造成血液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普遍上升,各种氨基酸会争抢穿过血脑屏障的通道——就像高峰时间段的地铁人口一样——反而会降低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所以,与其喝牛奶助眠,不如吃些饼干。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的合成,间接导致色氨酸的相对浓度上升。这么一来,色氨酸更容易进入大脑,人就会变得昏昏欲睡。如果你用一大碗夜宵取代牛奶,你也许会更易入眠。    

        其实,让人感觉有助入睡的很可能是牛奶的热度而非牛奶本身。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则入睡速度加快。但大部分时候,一杯到胃肠道里的牛奶并不足以让你的皮肤温度有明显上升。相比之下,一个热水浴会有效得多。  

        结论:谣言粉碎。牛奶可催眠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剂效应。与其靠牛奶催眠,不如在睡觉前吃个夜宵,或是洗个热水澡效果来得更好。

        “宿便”,想当然的健康杀手

        流言    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宿便产生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将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养生行业的火热发展,很多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概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到了批判,“宿便”就是其中之一。

        “宿便”是健康杀手吗

        错误认识一:“宿便”会影响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水分被吸收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可以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个谣言的始作俑者大概天真地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了,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这样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椎形状,会让身材变形。这是在为身材不满意找理由吗?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椎,也会被脊椎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椎!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形,是某些胃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宿便”真正的危害

        宣传“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耸听,臆想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而对可能的真实危害却视而不见。    

        粪便积存在肠道里过久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积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导致排便费力,这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常危险,因为突然增加的腹压和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心源性晕厥。排便不畅同时也可能造成肛门处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对于已经发生痔疮的患者,干硬的粪便还有可能划破痔疮上的静脉,导致出血。

        如何清“宿便”

        严格按照医学知识的科学说法,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预防便秘。散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建议。长时间坐着,肠蠕动会减慢,不时地起身活动活动有助于肠蠕动。多吃各色蔬果也是增加膳食纤维,以促进肠蠕动的方式。还有一点,有便意时不要憋着,及时排便对于预防便秘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深信“宿便危害说”,极端地采用泻药来排便是很危险的。泻药造成的腹泻会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水分从肠道流失、肠道大量分泌肠液等,虽然不是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但严重者可能造成水电酸碱紊乱、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结论:谣言粉碎。“宿便”不是医学上的概念。如果不是强行憋着,人体不可能积存大量粪便。要想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注意经常食用一些粗粮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多饮水。极端地采用泻药来排便很危险,不建议大家使用。

        (摘自《谣言粉碎机》,新星出版社2012年1月版,定价: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