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历史回眸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沈琦华 《 书摘 》( 2012年03月01日)

        2006年12月27日,南京东路378号王开摄影地下二层档案室内消防龙头的爆裂引发了“水灾”。在清理时,一只尘封40年的旧纸箱被意外发现,打开纸箱,一批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珍贵照片赫然映入眼帘,整个上海滩轰动了。报上说,在这些比较珍贵的照片中,还有一部分是王开照相馆创始人王炽开的家庭私人照片。如今,这些照片都已经归还给王炽开的孙子王志浩了。       

        王志浩现在的职业是王开摄影公司的一名普通的物业维修工。有人会惊奇,这个出生照相商贾之家的公子哥,怎么还能够如此淡定地在自己爷爷创办的企业里谋个饭碗。对于其他人有些异样的眼光,王志浩自己倒觉得很是平常。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情,这是他说得最多的话。    

        王志浩的父亲叫王舜照,是王炽开的大儿子。很多人会以为这个叱咤上海滩商界的王开老板,必定三房六妾,挥金如土。事实恰恰相反。王家家风之严,在上海滩无出其右。王炽开本人就笃守着传统的中国式礼教。比如,早上小辈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向长辈请安。虽然一大家子住在豪华的欧式花园洋房里,家族的核心还是中国的。

        新中国成立后,王开照相馆按照规定划为了国有企业。从那时起,王舜照的身份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王开“小开”变成了王开员工。虽然说生活落差非常巨大,但从小接受儒家安贫乐道思想教育的王舜照,也没感觉有太多的失落。 

        1979年,王志浩顶替父亲进入王开工作。几年后,王舜照突发中风,起居生活便全部由王志浩来料理。    

        王炽开并没有要求王舜照学习摄影,同样王舜照也没有要求王志浩非得会摆弄照相机。王舜照和王志浩对于这点也不是很遗憾。王开的后代们并不刻意地要自强不息欣欣向荣光宗耀祖。他们只要可以向祖上交代:王开现在在国家手里经营得很好,自己没有背上吃光用光败家子之名。王开还是一块金字招牌。    

        王开的辉煌依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回忆。当王志浩拿着刚刚发现的家庭老照片给父亲看时,王舜照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会把这一家子拉进1921年那梦幻般的镜像里。    

        那年,一个名叫王炽开的广东人在南京路上开了一家照相馆,取名王开。起初,只有一间摄影室和几名职工,后来逐步扩展为双开间店面。王开的出名和孙中山先生密不可分。孙先生那张非常著名的黑西装、白衬衫的照片就出自王炽开之手。而且同为广东人的两人,在拍照间歇,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王炽开派出摄影师前往北京,拍摄了人们为一代伟人送葬的历史画面。    

        1927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王炽开花巨资投标获得摄影权。他派出技术最好的摄影师,使用当时最高级的“罗勒发来克斯”快镜,抢拍了许多精彩的比赛场景。为了赶在当天把冲洗出来的相片发送给各家报馆,王炽开还租用了一架飞机运送照片。王炽开对报馆只有一个要求:稿酬可以不要,但在使用这些照片时,请注明“王开照相”。    

        上世纪30年代,电影工业在上海蓬勃兴起,众多明星也来到王开拍摄照片。于是,王炽开定下了这样一个规矩:明星拍照,不收拍摄费用,如果明星满意,要求放大的,才收一点冲扩费。当时拍一张照片的价钱在3块到6块之间,价格不菲。举个例子,那时候,你到外面的馆子里吃饭,5块钱就能叫上一桌。除此之外,王炽开特意花了200根金条,顶下了南京路378号四开间门面,定做了两面尺寸巨大的玻璃橱窗,陈列这些明星照片。

        一时间,去王开看明星照,成了上海滩一景。沪上众多佳丽名媛,为了上王开橱窗,有托关系找王炽开说情的,有私下塞红包玩“潜规则”的,更有甚者还通过政界“干爹”打招呼,仿佛上了王开橱窗,就等于登上了上海一线明星的榜单。很多明星还和王开联合举办影迷活动。举个例子,胡蝶在大光明举办电影首映式,观众如果购票前往的话,凭票可以参加抽奖。抽中者可获得王开摄影券一张,免费拍一张和胡蝶电影中装束打扮一模一样的明星照。

        上海人喜欢人来疯,一传十,十传百,王开橱窗已然成为上海时尚的风向标。很多宁波裁缝师傅被雇主家的小姐逼迫来王开橱窗学习时髦的服装款式。扬州的剃头师傅也会来王开橱窗瞄一眼,瞧瞧现在的明星喜欢吹哪种发型,回去好向顾客推荐。王开橱窗也顺应潮流,一个月更换一次照片,内容也不单单局限于明星相片了。大家闺秀、平头百姓也有机会登上王开橱窗。登上橱窗的照片,总能引起南京路上羡慕的眼光。

        当时能把相片摆放在王开橱窗里的,有不少是上海滩风云人物,比如郑苹如。郑苹如是上世纪30年代的传奇女子,照片曾经刊登在抗战前的《良友》画报封面上。抗战期间,她秘密加入国民党中统情报组织,策划绑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之子,后来由于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邨未遂,被丁默邨杀害。当年这一轰动上海滩的事件,1950年被女作家张爱玲写成小说《色·戒》。

        很多人产生疑惑,是什么样因缘际会的巧合,能让幸运的后来者窥王开老照片一斑呢?

        这个因缘际会的出现,要从一个叫“蓝苹”的小电影明星说起。当年,她曾拉着赵丹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王开照相馆拍了几张照片。若干年后,“蓝苹”改名为“江青”。

        1966年,一场“破四旧”运动,从北京席卷全国。上海南京路上,王开照相馆的仓库被抄,原本亮晶晶的玻璃橱窗上被贴上了厚厚的大字报和标语。结婚照、明星照、艺术照,只要是涂脂抹粉的,全部被看做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销毁。店门口一个半人高的三堆照片,烧了整整一天。

        江青曾在王开照相馆拍了不少明星照。“文革”中,为销毁与蓝苹有关的一切历史证据,江青授意有关部门到王开照相馆,查抄了所有还没有来得及烧毁的照片和底片。

        抄没的照片存放在上海市公安局。“文革”结束落实政策时,王开照相馆从上海市公安局拿回了这样一盒照片。那是一只黄色硬板纸箱,大约80厘米×60厘米×50厘米,里面有一叠印着“公安局”字样的档案袋,袋上标有“内容:黄色、反动;时间:1968年”。

        这些贴着“黄色”标签的老照片静静地躺在王开的库房里。几十年过去了,知道情况的老员工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照片也从库房搬到了地下室,没人知道它们的存在,直到2006年12月底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水淹事件,使它们重见天日。

        照片中确实已经没有蓝苹的影像了。照片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照片的确显示出那个时代上海的辉煌:穿着性感泳装的少女曾获得全国运动会的游泳冠军;富丽堂皇的上流社会的派对中,已经出现了和章子怡在“奥斯卡”颁奖仪式上抢足镜头的蛋糕裙款式相当的服装;在众多电影明星戏里戏外的照片中,你可以发现胡蝶总给人一种“无言独上西楼”的惆怅。

        其实,历史就像一条古老河流的河床,每个时代的潮头从上面奔流而过,沉淀下来一层层或深或浅的沙粒,它们是文字、影像、器物、建筑……后人的目力所及,往往不过是最上面那薄薄的一层,更多更炫的精彩却在更深处沉睡,等待着某一天,或许就是明天,带给人们更大的惊喜。

        (摘自《新与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定价:2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