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品味人生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周遭景色和我们的忽略

    陈峻峰 《 书摘 》( 2012年03月01日)

        1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奥尔罕·帕慕克,于1994年出版了他的小说《新人生》,立即引起阅读的响应和轰动。这是一部关于土耳其失落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寓言,被称为东方和西方文化融合、误解、紧张的精神漫游史。幸福的是这本深奥、梦幻、神性,有着无穷曼妙的小说,如今终于有了中文译本,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新人生》再次让我们享尽满纸风华迷人绵密富丽的文字。    

        在这里,提请注意一个阅读事实,那就是更多的普通中国读者会和我一样,所读到的帕慕克,都是中文译本。那么也就是说,他的这部《新人生》的所谓“挑战性结构”和“捉摸不定的故事主旨与人物”,以及“字里行间充斥的梦幻和神秘气息”等等,现在却都是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呈现。    

        这让我的阅读发生了疑问,一些时候,常常分不清是帕慕克独有的叙事之美,还是汉语和汉字自身蕴涵之美。当然,帕慕克的独有的叙事之美,是公认的,自是不待言说;而经转换的汉语和汉字自身蕴涵之美,不仅让我对自己的母语充满爱戴和崇敬,也让我一个以汉语写作的人,羞愧满面。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自我责问,为什么总是有汉译而不是由我来呈现我民族母语的风华迷人。——我说的当然不包括更多一流的汉语作家和他们的不懈努力,但这终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的痛苦,不言而喻。而此刻我在想,这其中,除了我们的尴尬和难堪,是否还有我们生活中关乎写作的“忽略”。    

        2    

        帕慕克为《新人生》的中文版专门写了序言。印象中,目前国内已有的中文版本的帕慕克的作品,惟有《新人生》他写了中文版序言。

        我很清楚所谓的东方和西方,其实皆为文化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想象的产物。    

        东方与西方蕴含深邃而独特的传统,决定了人们的智慧思想、感知能力及生活方式。    

        在当中,我看见东方与西方寻求互相了解、互相争战,或是彼此融合妥协;我看见人们的灵魂在这两种传统的影响下受到的撼动和改变。这让我深受感动,就如同沉醉于爱情的初始、凝望着自然美景,或者浸淫于历史的美好点滴。    

        序言的最后,帕慕克说——    

        中文的读者们,相信也能了解并喜爱我书中的角色、体会他们的深情挚爱、看见他们的周遭景色,并且与他们一起幻想往昔。    

        ——语境营造了遥远的沉静、平实和温和,仿佛帕慕克在他伊斯坦布尔家中,午后,或者上晚时分与家人日常的谈话,但他告知了我们,世界的真相;告知了我们,生活的真相;告知了我们,文学的全部真相。    

        3    

        豫南秋日,在这个月份,作为一个季节,已经有了它的深度。而这几天,经过了两次北方的寒流之后,阳光好起来,周遭景色在两个季节更替的流连眷顾中潜移默化。时间走走,停停,在徘徊的情绪和犹豫的选择的当儿,自然还是有了层次上的参照,让我们于那些细微末节中揣摩岁月轮回的情绪。就像那天我们在黄柏山看到的那些树木和丛林,众多的都一次谢尽了繁华,但这一座山和另一座山,总有几棵野柿子、乌桕、棠梨、三角枫或木子树,虬曲盘绕枝丫的稍尖,摇着一匹或几匹紫红或深褐色的叶子,像点点的火,像挂在屋檐下陈年的物品,像留给我们的写有赠言的便条,像谁人丢失的手帕。也仿佛恳求,挽留我们的目光和同情,停在那里,滞留一刻,然后幻化真实和虚假的具象和意象,无端撩起各自内心深深的不安和思虑。缱绻环顾,从时间中回来,又向时间深处走去。    

        这是明显带有秋天情绪和关怀的感受。认真想想,这有什么区分呢,任何一个季节都有生命时光的欢乐和幸福,任何地方都有触手可及的珍贵和痛惜。仅仅是,我们能不能于帕慕克的午后,或者上晚时分,如此平静地怀念和享受岁月中无尽的深情摯爱、日常生活中稔熟的周遭景色,并浸淫于历史的美好点滴,幻想往昔。   

        那一时刻,是多么好的时刻,那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多么好的时刻。而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过往和现实的“忽略”,同时发现,那些遮蔽了我们眼睛的物质和尘埃。

        4

        在近处,这一会儿,秋末的一个下午,我的书房,满桌满架的书籍,其中的这一本,或那一本。一本诗集,抑或一本古老哲学的读本。才知道,我很久都没用手抚摸过它了。假如我们仍然用“忽略”来说明问题,那么一本诗集,抑或一本古老哲学读本,从写作者虔诚写下的第一个字开始,到那个寒冷冬夜或暗色黎明的最后完成;再从一位出版家的欣喜发现、辛勤阅校到印刷工人精心排列出所有的铅字。——这些不复再现的过程,都考验着我们的想象力。    

        转过脸来,我就看见了我年迈的母亲,正孤独一人坐在那里,悄然生出的白发——我心中惊恐的闪电,明亮刺目。我不能为她留住时间。我们所“忽略”的是我们是否知道,她孤独地坐在那里,守着自己的内心,而她的生命正在一点点丢失,像那些秋天的早晨新落的树叶,我们却看不见它从枝头到达地面落寞飘零的过程。

        5    

        突然一想,离开秋日的黄柏山已十多天了,固然我说,我还没有从黄柏山风景的沉酣中回来,没有从不尽是林场午餐的情绪中回来,没有从醉步秋风中的放肆和踉跄中回来,但那热烈,终是彼时的热烈,那喧闹,已是远处的喧闹。我终于记住了什么?是竹林碧波翻滚之上那火焰一样燃烧的红枫么?是那一棵强烈震撼一如黄金照耀了我们的古老银杏么?而我们终于又疏漏了什么?我们疏漏的恰恰是我们的熟视无睹。    

        是的,必须承认,那些生活也是文学最生动的景象和细节,恰恰被我“忽略”了:

        譬如那天在青色的石阶上,向我们兜售柿子和野猕猴桃的山村妇女,一番讨价还价接过那钱,放进了她的哪一只口袋?目光中是否有一闪而过的狡黠和窃喜?于是想,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而之后她们又将如何把日子精打细算,让它过得游刃有余;    

        譬如在林场院子里,那几个正兴趣盎然打牌的青年,他们从哪里来,是否还走;而此时,他们又怎样用自己的心智,表现着他们各自不同的牌艺风格和技巧;还有那一条走来走去的狗,是否对陌生的我们发生了更为奇妙的研究和思考……由于“忽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心情和故事了。最具意味的,是他们那天并不由于我们的突然到来,而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的面部神情和身体姿势,他们也同样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心情和故事了……   

        我们忽略,我们也被忽略。我们和他们忽略的,常常都是身边——周遭的风景。

        生活在别处,无疑,也在近处。    

        (摘自《三炷香:历史行色与他乡叙事》,新华出版社2011年10月版,定价: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