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人靠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男人靠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这个颇为流行的观点您认为正确吗?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有这样的事例,但并不是普遍的现象。这句话之所以成为某种“经典”,因为它包含着对异性吸引力的赞美,同时也包含着对人性弱点的表露。其实我更欣赏另一句话, “异性是上帝,他可以使魔鬼变为天使”。当然这也是文学语言,用夸张的手法来赞扬爱情的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言归正传,男女平等,相互关爱,相互享受,相互奉献,何须征服他人,何须征服世界!
2.学业和爱情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哪个更重要,它们是矛盾对立的吗?在校大学生到底该不该谈恋爱?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已经二十岁了,不算小了!但父母认为我们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该考虑爱情问题,怕牵扯到精力,影响到学业,在他们看来,不谈情说爱就对了。
答:取决于你自己的成熟度,取决于双方的了解,还要取决于你们有没有克制能力,能否掌握好分寸,等等。如果有了,二十岁也不算小了,享受爱情,可以促进学习。但是没有节制,不顾他人,不顾未来,真的会影响学习。我们在享受的时候,还要想到奉献!
3.爱情和婚姻都是需要学习的,怎么学?从哪里入手?跟谁学?是看书学吗?看什么书呢,是看言情小说吗?是在恋爱中学吗?是在电视连续剧中学吗?跟父母学吗?父母也并不幸福。爱,又该如何去爱呢?
答:这倒是一个难题。几十年了,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教科书。应该说,父母有这个责任,可惜有的父母未能尽到这样的责任,甚至无形中提供了反面的影响。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更没有理由去埋怨父母,有很多事情是社会问题,他们也无法选择。社会是多样的,有很多途径可以学习,像经典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浮士德》,乃至于我们的古典《西厢记》、《女驸马》、《白蛇传》,你仔细品味,取舍得当,会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当然,美国心理学家埃·弗洛姆《爱的艺术》说得更直接些,读一读会有启发的,最重要的是边学边实践。
4.两个人完全相爱了,何必要等到结婚才在一起?未婚同居有什么不好?
答: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注意三点:第一,要选择一个能保护隐私的地方,于己于他都好;第二,学会避孕,绝不可冲动,否则后悔莫及;第三,最好确认一下,是否“完全相爱了”。一旦出了问题,也绝不要死去活来,千万不要因爱而恨,因喜而悲。你欲享受,你就必须同时准备承担生活的责任。有责任的享受,才是可持续的享受。不过,如果有点耐性把那美好的时刻,留到结婚的当晚,则更是上佳的选择。
5.有位作家曾说过:外遇是让婚姻稳定的一个因素。有外遇好像是正常的,没有外遇反而不正常。甚至有人希望女人早点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男人可以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应该相信爱情吗?真的好迷茫。
答:男性比女性性欲强烈,这是事实。女性明白这个事实,会有好处。但这不是男性一定要有外遇的理由,男人可以只爱一个女人,但并不影响他喜欢其他的女性。关键是把握好度,这一点或许比治理一个国家还难。这正是人生的挑战!如果出了点偏差,要赶快纠正过来,互相谅解,可以和好如初。应该相信爱情,尽管并不是人人都有。
6.您认为一百年以后,还会是一夫一妻制吗?会不会被一种新的关系所取代?
答:一百年以后还会是一夫一妻制,至少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形式。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也许还有更好的形式,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不过,人们需要享受家庭的温暖,享受亲情和爱情。对情感的需求,一千年以后也不会变,也许更加强烈。到时候人类会有更好的办法,虽然我们是看不到了。
7.怎样处理恋人和家人的关系?有了矛盾该怎么办,站在父母一边吗?
答:如果相恋时双方都有一个较好的价值观作基础,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恋人和家人都应该同时受到尊重,发生分歧时,先看是非,再以感情化解是非。有时需要妥协、容忍和耐心。只要有爱心,又不太糊涂,就可以处理好。
8.看大家都在恋爱我也恋爱,不恋爱会感到没有面子,而且很孤独,是不是因为空虚,我也说不清楚。好就在一起,不好了就分手,对待感情的态度不是很认真,也没有长远在一起的打算,毕了业差不多就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了。
答:爱情包含着人生的两大追求:享受和奉献,两样事情,都很美好。情感这个东西很奇妙、很美妙,也很强烈。一旦你真的有了情感,说分就分,没有那么容易!可能因为还没有遇到真正的情感,才会这样想。
9.我是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想在学业完成后,认认真真地谈恋爱,然后结婚,经营一个舒舒服服的家庭,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好好过日子,这就是我的理想。可是周围同学都在恋爱,他们好心帮忙介绍,我都没见。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毛病,因为我的想法和她们不一样。在一本书中看到:所谓的爱情,原来是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么说来首先要认识自己,谁能帮我认识自己呢?
答: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爱情是一种缘分,来了你躲也躲不了。没有来,急也没有用。随缘吧,自己的另一半,遇见了你就知道了。一同走到老了,你就全知道了。这事,要用一生的心血。
10.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对爱情和性还是比较保守的,到了西方国家是否要接受西方国家的性爱观来处理个人的终身大事?只同居不结婚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要随波逐流吗?
答:也许我们误解了西方。爱,爱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有爱情的性爱,是性爱中的最高境界。结婚、生子,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点贡献,同时,在奉献中更好地享受夫妻生活、儿女亲情,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与欢乐。同居,可以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后的结局。生活、爱情和幸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懂得了社会法则,你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既能享受又能奉献的模式。
“人生并不完美,不过,事情也并没有那么糟。”“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没有打开之前,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生命不可挑食,酸辣苦甜,都得尝尝,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学会享受,同时也要学会奉献。”“活得潇洒,同时也要负起责任。”这些话记住一两句,会有好处。生活会帮助我们学习的。
11.社会要求我们年轻人要向父母尽孝,但现在学习和工作总是很忙,不能常回家看看,心里很愧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兼顾?
答:现在家长总希望孩子常回来看看,不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他们还有他们的事业,不要因为为了“常回家看看”成为他们的负担。作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给孩子添麻烦。我们作为父母,有一种信念,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给孩子生命,就是为了让他们幸福。孩子们幸福了,我们被延续的生命就幸福了。所以,孩子们幸福了,我们就幸福了。当然,我已经发现,孩子们对父母尽孝心,也是他们幸福的一部分。这种孝心,我们要愉快地接纳,我们接纳这种孝心,孩子幸福了,我们更幸福了。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尽孝心成为他们的负担。孩子们为孝敬父母增加了负担,或者说太大的负担,我们,作为父母,能幸福吗?只有孩子们幸福,我们才能幸福。这就是我的“父母观”。
(摘自《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版,定价: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