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成都大学:开展“青阅成都”项目 培养更多时代新人

    作者:彭晓琳 刘彤 付楷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08版)

      成都大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校城融合育人共同体”理念,经过10年探索,成功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思政实践课学分制深度融合,形成思政实践课独特的“引领、贯通、浸润、协同”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

      学校广泛开展“青阅成都”项目——“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涵盖“艺术领略、文化探寻、超算科普、医药创新、大运精神”等线路,旨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城市”,将个人梦想与城市梦、中国梦紧密相连。通过活动,学校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城市资源,让大思政课“走起来”,增强思想性和驱动力。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站位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致力于成为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及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为“大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城市育人资源,将思政教育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向下生根”,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使“大思政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组织学生走上成都街头,亲身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让思政课堂焕发新生。学校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把课堂搬到成都市规划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地标性场馆,以及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科技前沿阵地,从艺术之美到文化之韵,从超算之力到医药之新,再到大运精神传承,学生在城市漫步中深入了解成都。学校通过“行走的大思政课”,显著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使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聚焦产业发展,让大思政课“活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学校紧密围绕成都市优势产业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立项“青阅成都”精品项目,建立“科学精神”“工业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工学、医学、艺术学等不同专业学生分别走进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朗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桉树林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了解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文旅产业等成都市“5+5+1”现代化产业发展现状,用脚步丈量这座基础雄厚的产业之城、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行走中的感悟转化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强大动力。学生在筑牢与城市共发展基础的同时,满怀热情地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实践中,与城市并肩同行,与时代共同进步。

      聚焦育人师资,让大思政课“实起来”,增强生动性与亲和力。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断优化“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积极打造高质量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城市的同时,构建青阅成都“大师资”,整合多元师资力量参与协同育人,使校外导师和校内专职教师互为补充,形成“双师课堂”。将实践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劳模工匠、先进模范、校外基地导师等请进校园讲坛、学生社区,把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引入教学内容,讲好“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新时代故事,用平实的语言讲实、讲活、讲深、讲透道理,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伟力。组建“青阅成都”朋辈导师团队,让学生把亲身实践经历,个人感悟融入“大思政课”,以经验分享、小组研讨、情景展示等方式,发挥学生朋辈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到“内外联动,师生同讲”,形成师生共学习、齐进步的良好氛围,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专家、人人有参与,共同推动“大思政课”纵深发展。

      下一步,学校将不断深化“青阅成都”项目,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作者:彭晓琳 刘彤 付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