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作者:叶海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6日 07版)

      【中非观察】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就在前不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可以说,相关表述是准确理解和把握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题“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一把钥匙。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意味着人类不论身处何方,开启早晚,最终都要进入现代化。对任何民族、国家和文明来说都是如此。同时,世界性还意味着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彼此联系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陆的现代化总需要得到其他区域的支撑,现代化的孤岛即使能够产生也无法持续,这一点不但被率先启动现代化进程的西方的历史演变所证明,也在后来被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所验证。

      从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化的世界性,意味着要承认任何地方的人类都不能回避现代化,形形色色的反现代化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化进程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国家能独立实现并不断推进的,把一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人类共同发展割裂开来的认识和主张,不符合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演变的历史规律,在全球化时代更与人类发展的大方向相背离。

      数百年前,西方国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掀开了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篇章。当时,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敲开亚非拉世界的大门,人类进入了西方国家“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当时的人类现代化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西方世界,而代价却由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所承担。非洲的被殖民史、中国的近代史,写满了西方殖民者为实现自身现代化而对非洲和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回顾人类迄今为止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不能因为西方率先启动现代化,就把一切现代化成果都归功于西方,甚至无视非洲和中国人民历史上所蒙受的苦难。需要看到,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好,人类现代化的早期成果也罢,正是建立在西方殖民者对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残酷掠夺基础上。没有西方殖民者在亚非拉世界制造的广泛贫困,就没有西方整整数百年的“浮世繁华”;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西方开创的现代化进程在其启动阶段便浸透着无辜者的鲜血,就片面理解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认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必定会重复国强必霸的逻辑。

      现代化是人类必经的历史进程,但进入现代化、保持现代化、完成现代化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认为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就是“没有心肝的强者”劫掠“没有头脑的弱者”的历史这一观点,是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既不符合全人类最基本的共同价值,也与进入21世纪后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走势相背离。

      当历史迈入21世纪之后,人类见证了中国的和平崛起,“西方道路具有唯一性、普世性”的断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驳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完全颠覆了现代化必然对外掠夺、必然浸透血与火的西方认知。新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现代化不但可以在后发国家中实现,更能够以和平方式实现。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给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的第一个喜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告诉全世界,殖民主义的老路不能走,也完全可以不走。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另一个体现在于中国发展给全世界特别是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巨大机遇。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和非洲人民都曾被迫成为西方现代化模式外溢成本的承担者。在完成政治独立后,中非都面临着经济自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守望相助是命运相似者的天然选择,但并非中非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化的唯一动力。中非合作近年来水平不断提升到历史新高度,中非现代化进程得到了对方的有力支撑,双方都为彼此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非广泛的互补性使双方成为各自现代化道路上无可替代的合作伙伴。不论是非洲谚语所说的“独行快,众行远”,还是中国人常讲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都是这种互补性的体现。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和中非双方的互相需要,决定了中非合作的互利性质。中非共建现代化,不是单方面的赠予,更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在共同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出的必然选择,是人口规模巨大的两个区域继古典文明交流互鉴后的再次相互发现,具有深远的国际格局重塑价值和世界时代演变意义。

      展望未来,中非双方携手推进现代化,不仅需要实现更加顺畅的政策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设施联通、更加便利的贸易畅通、更加快捷的资金融通,而且还需要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民心融通。而民心融通的真正内涵是双方都能够准确把握对方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作用和价值,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与对方充分对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既不效仿西方,也不受制于西方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作者:叶海林,系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