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台】
军旅诗专辑
载《诗刊》2024年第8期
“军旅诗专辑”收录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的不同代际、不同风格的20多位军旅诗人的作品。军旅诗歌的产生、发展已经成为中华诗歌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传统,随着航天、航海、科技、交通、通信、网络以及世界格局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军人、军旅诗也正在发生新变。正如卷首语所说,许多军旅诗人对军旅主题予以深入抒写、深度挖掘以及深沉思考。同时,一些诗人也试图与广阔而深邃的时间、空间、生命、时代、家国、历史等主题对话,体现了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一些军旅诗人的文本中出现的自然景观与边疆风物已不仅仅是外在的诗歌元素,而是转化为具有情感能量的精神场域。
季宇《白马山上》(中篇小说)
载《中国作家》2024年第7期
作品系作者以自己采访过的老战士讲述的战争经历为原型创作。作者在创作谈中表示,作品主旨是颂扬“每个人都咬紧牙关绝不掉队”的坚定信念。小说从一桩疑案切入,白马山革命根据地遭到敌人的偷袭,损失惨重。查出内奸、清除内部隐患是作品的主要线索,小说情节也随之不断起伏。同时,作品采用了“我大伯”的视角,通过“我大伯”的讲述来完成故事,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陈世旭《表叔》(短篇小说)
载《北京文学》2024年第8期
“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表叔行医问诊,悬壶济世,被山民视为一方僻壤之幸。从军的爹爹在表叔家休养3年,得到照拂,更了解其医术和医品,战后四处举荐,不甘其被埋没,然而表叔对此生自有打算。同期刊发的评论文章认为,表叔家所在的上水巷里,犹如世俗世界的一块“飞地”,小说呈现出表叔作为医馆坐堂郎中的独特生活以及生活背后的观念世界。作者借表叔所实践的医道和医理,来热情歌颂一种为人处世的人格理想和道德情怀。
周瑄璞《扎灯山》(短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24年第7期
小说描摹了农村过年期间的扎灯传统,讲述了村里不同家庭的故事。尽管都忙于生计,村民们仍然在细心地表达对彼此的体恤和关怀。作者通过两次筹款的活动,不着雕痕地写出了乡间风俗、生活氛围、人情冷暖。编者在卷首语中说,安然的底色之上,新的沟通手段和公共意识渗入各有心事的农家生活,化为现代乡村文明修养的有机成分。
“短篇的艺术”专栏
载《长城》2024年第4期
专栏文章对短篇小说的艺术进行不同角度研讨。《形式感、结构,或短篇小说的逆光》,切入苏童短篇小说《西瓜船》故事与叙述分立的结构和形式感;《短篇小说的“西西弗斯”》,分析了史铁生短篇小说的隐喻和独特叙事方式;《短篇小说的“在地”与“寓居”》考察了作家居住地域的变动与短篇小说多维书写空间的关系。
海南诗群小辑
载《当代·诗歌》2024年第3期
海南岛地理位置有其特殊性,当地诗人在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表达也展现出自己的特色。主持人语中说,海南常见的雷公马、椰子、棕榈、火山石、芒果、海鲜等元素,在海南当地人的具体生活中是有所显影的。如何让岛屿、大海进一步丰富中国伟大的文学传统中的山水书写,是海南诗人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响雷《静静的白马河》(中篇小说)
载《都市》2024年第6期
小说系“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主人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挂职白马镇沈渡村,帮助乡村实施“法律驿站”项目,也感受到一种“诗和远方”的喜悦。作品不仅以工作任务推进情节,还关注到主人公思想的变化。编者语中说,当主人公发现自己与田野一同自由呼吸的时候,他焕发了那种藏在骨子里的写诗冲动,从精神上接通了地气和血脉。
(谢云开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