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以全方位合作打造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作者:蓝庆新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03日 16版)

        2月6日,在中非共和国班吉的中非农业研究所,菌草专家陈克华(左)与当地技术员在培养室内检查菌袋。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推动高水平开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百年变局中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价值理念与核心主张。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政治互信持续增强,互利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已经成为南南合作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让中非合作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长期以来,中非双方秉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进入新时代,在“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六大理念指引下,中非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发展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关系更加紧密、基础更为牢固。中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与经验惠及非洲大陆,成为非洲工业化与减贫的重要推手,赢得了非洲各界的支持与尊重。

      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24年来,论坛坚持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宗旨,助力中国与非洲各国在经济、外交、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卫生、智库、安全等领域广泛交流合作,极大促进了中非相互了解与支持。通过论坛,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国际重大事务上协调立场、发出强音,共同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利益和发展,推动全球治理秩序向公平正义方向变革。即将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为主题,展现出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更努力帮助非洲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经贸合作是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石。进入21世纪,中非双边经贸合作成就亮眼,贸易结构互补性不断增强。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中国自非进口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国通过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降低非洲出口产品关税,吸引众多非洲企业加入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打造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等系列优惠措施,持续扩大自非洲进口规模,增加了非洲各国外汇收入。同时,对非投资合作带动了非洲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中资企业在非洲加工制造、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扩大投资,不仅为非洲创造了百万以上就业岗位,而且促进了非洲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发展。中国通过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与毛里求斯签署自贸协定,高水平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国-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等一批境外合作园区,推动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通过制度创新和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产能合作,促进了中非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赋能非洲发展。针对非洲基础设施欠发达问题,中国建设了一批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标志性工程。中非基建合作的累累硕果遍布非洲大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莱索托莫塞公路、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非盟会议中心、安哥拉社会住房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瓶颈”制约,推动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让非洲国家能够共享“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管理”的成果,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人文交流合作夯实中非友谊。人文交流合作是中非合作能够持续发展的民心保障。当前中非人文交流合作已逐渐形成从政府到民间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在文化、媒体、影视、动漫、科技、智库、培训、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截至2023年底,非洲共设有7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许多非洲国家也将中文教育纳入本国教育系统。同时,中国高校开设了诸多非洲小语种专业,使中非人民相互沟通更为方便。中非之间持续深化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通过“鲁班工坊”在非洲开展系列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非洲民众适应工业化发展的就业能力。中非双方在优质农作物种植、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保等领域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中国武术、民乐、杂技和戏剧以及当代电影等走进非洲,获得良好反响。中国国内也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非洲文化主题活动,增进了中非人民间的相互认知和了解。

      与过去西方国家对非“口惠而实不至”、进行经济剥削掠夺、推行霸权主义的做法不同,中非全方位合作建立在真实亲诚的基础上,中国全面致力于中非友好合作,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来诠释和推进中非合作,将自身的发展成果和经验与非洲共享,以实际行动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魅力和胸襟,获得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热烈支持,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势力对中非合作的抹黑造谣,使中非合作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为中非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中非合作已经步入新阶段。双方应借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之机,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共同擘画中非高水平合作的新愿景、新蓝图、新举措,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发展、全面进步注入新动力,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本。

      高水平推动经贸合作。坚持倡导并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全面提升中非经贸合作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强化双方在动植物检疫、商检、海关等方面的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贸易投资协调机制,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促进中非贸易投资从数量到结构的全面升级。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开展务实合作,积极对接双方经贸规则和标准,探索投资贸易融合发展的合作新模式、新路径。高水平建设合作园区,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建设,延长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盘活当地资源,塑造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推动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仓建设,扩大对非中间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中非经贸发展提供新的合作增长点。

      全面深化绿色领域合作。加大对非低碳环保节能项目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大力推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储能开发和技术合作。推动中非绿色金融发展,鼓励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扩大对非绿色融资支持规模,为促进中非低碳绿色发展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持续扩大数字经济合作。制定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发展规划,擘画行动路线图,拓展5G、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市场应用与发展。推动对非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合作,加强中非数字经济标准互认互联互通,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缩小数字鸿沟。通过“鲁班工坊”等平台为非洲培养数智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人力资源需求。

      提升人文交流效能。制定中非人文交流规划,打造更多人文交流平台。加大中非文化、旅游产业合作,鼓励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影音动漫产品使用非洲民族语言走进非洲,推动更多非洲国家对华免签和落地签,实现人员往来便利化。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工具,拓展中非民间文化交流渠道。提升教育交流质量,加快建设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的中非合作人才培育体系。

      增强中非合作的国际影响力。以中非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同配合,发出“全球南方”强音,合力推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地缘政治、安全合作、公共卫生、扶贫减贫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建立保障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国际规则体系,努力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作者:蓝庆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