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人文经济学为经济研究开拓新领域

    作者:魏 建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11版)

      人文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的学科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论述说明,人文经济学的建构与发展应当成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从长远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人文经济学的建构与发展中推进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实现人文学科与经济学科的融合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发展。

    建构人文经济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文经济学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确要求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人文经济学,也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重要追求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前提是实现经济、社会、精神、生态、城乡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以GDP为唯一增长目标。这要求我们在面对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生产生活新形态以及纷繁复杂的全球形势时,应坚持从是否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谋划。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方式应及时随着人民群众主要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进行调整,时刻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能力,以高质量、高水平供给来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人文经济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变革乃至资源禀赋等均被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然而,每一个将上述要素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存在不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人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强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历史进步的关键。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进而形成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追求,应是人文经济学视野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文经济学强调以文化与经济的共荣互促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文经济学更加注重以优秀文化作为指导并全面浸入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强调经济增长更有品质,更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以经济增长为优质的文化供给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空间,由此,文化与经济形成互融互促的良性互动格局。比如,在商业交往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以义取利”而不是“见利忘义”,注重生产和提供更具有文化审美和人文关怀的商品和服务。经济发展也能够为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物质基础。满足文化需求,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才能对文化生产进行较为丰厚的投入,使文化精品的生产达到“涌现”的程度。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不仅使经济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经济发展的品质更高,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文经济学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既包括物质领域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领域的共同富裕。西方经济学更多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实现经济增长可以以牺牲平等为代价,忽视精神财富的增长,仅把文化因素视为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一种手段。这一指导思想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认识根源。忽视精神生活的丰富,会导致出现物质越丰富幸福感越低的情况。灿烂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与物质财富同等重要的客观存在。与物质财富相比,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对后续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持久深入。缺少优秀文化引领的物质财富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缺乏抗冲击的韧性。人文经济学不仅追求实现物质财富领域的共同富裕,更追求精神领域的共同富裕,还要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领域的共享协调共进,这就远远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对现实世界更具解释力。

    人文经济学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文经济学特别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形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文化根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经济学,也应注重秉承“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以义制利”等理念指导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内在消解资本的无序扩张冲动。应注重不断挖掘并弘扬我国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优良传统。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在农耕文明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集聚的知识和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其中不乏丰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举措,我们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魏 建,系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金融研究院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