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2024年5月,在赴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方愿同法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并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希望中法两国能够“携手再出发,推动中法关系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造福两国和世界”。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出自《中庸》第十章,其上下文为:“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君子和而不流”,指君子在与人相处时既要保持和合、和谐、和顺,又不可失去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无原则地迎合苟合。“和而不流”的反面,则是自命不凡,待人倨傲不恭;或是毫无原则,盲目附和趋同。君子凡事当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同时又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做到相互尊重、以和为贵。
“中立而不倚”,“中”是儒家所说的“中道”,“立”是独立,这句是指守住中道而独立不倚,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为外界的各种干扰和诱惑所动摇,不倚靠任何一方,也不偏袒任何一方,始终保持独立、中立、公允的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强哉矫”的“强”指有力、健壮之意,如强壮、强大等;“哉”是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矫”在这里不是“矫正”之意,而是与“强”同义,为强盛的意思。“强哉矫”强调君子的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意指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意指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也是真正的刚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意指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同样是真正的刚强。“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意指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更是真正的刚强。这段话揭示了君子应该拥有坚定不移的道德信仰和原则,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应保持平和、正直和中立的品德,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儒家重视人的品格和道德境界,注重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君子和而不流”出自《中庸》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文章,《中庸》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孔子嫡孙子思所作,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反映了儒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立自主与贵和包容的精神特质,深深融入华夏文明的精神血脉之中,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的集中表现,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天下胸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新历史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和赞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宝贵经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改革开放和独立自主相统一。既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又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既坚持独立自主谋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法两个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携手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今,人类又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我们期待,从悠久历史中得出的智慧结晶,能够指引两个文明古国深化友谊,继续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携手共进。
(作者:冯颜利,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