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作者:周兴会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06版)

      【学思践悟】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其中第一条即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重要论述,必须准确把握并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篇章。

      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二者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事实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性”和高水平保护的“经济性”,使得二者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0.5%,国内生产总值却同比增加5.2%,达到126万亿元,即为明证。

      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性”集中体现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靠过度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不仅难以为继,还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一于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性”特征。同时,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更好地实现高水平保护提供物质支撑,为生态保护给予不可或缺的财政、科技和市场支持。

      高水平保护的“经济性”集中体现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内在动力。高水平保护直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品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力的进一步体现,经济再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通过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能够进一步体现出良好生态环境本身也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既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把握的重大关系,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站在高水平保护的高度谋划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和新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篇章。

      注重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实要求。发展经济不能对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好系统思维,立足全局,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统筹好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应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监管,强化督查问效。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

      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要求对传统产业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和转换,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生态产业化则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发生态资源。为此,应加快调整产业模式和结构,创新技术,提高生产领域的资源环境效率,实现产业生态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同时,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倒逼和引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也是一种绿色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加快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积极发挥数字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的融合中,进一步探索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作者:周兴会,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