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文化中国行】河南许昌:“出圈”文创有支撑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武鹏亮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09版)

      【文化中国行】

      “瞧,这就是在深圳文博会火出圈的麦秸画!”6月5日,河南省许昌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市集在许都广场举办,麦秸画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杨丽丽的展位前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

      今年52岁的杨丽丽自小跟姥姥学麦秸画。半个多月前,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参加深圳文博会。让杨丽丽没想到的是,麦秸画《听琴图》一亮相就火出了圈。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工笔画。”杨丽丽说,“我创作的麦秸画采用原图尺寸设色,融入现代绘画、缂丝技法,经煮、染、刮、拼、剪、烙、贴、裱等工序,历时半年,总共用了两万多麦秸片。”

      “过几天,几个签约客户就要来考察了。”从深圳回来后,杨丽丽就没闲下来。周边好几个地方都有人来跟她商谈开设工作室。“能出圈可是多亏了有硬支撑!”杨丽丽开心地说,“4年前,许昌建安区五女店镇政府就支持俺成立了工作室,有了团队。”

      此外,在深圳文博会上,融入了许昌钧瓷元素的宋圆领袍和麦秸画同台亮相。这是“中国社火戏剧之乡”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出品的一款最新文创产品。

      “俺村的社火戏剧有140多年历史了,社火道具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霍庄村党支部书记、社火道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霍军政说,“社火这么火,是因为俺有智支撑!”与许昌学院合作5年来,霍庄村发掘整理出版了系列社火文化与艺术研究丛书;同时以产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推广等赋能社火文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国。霍庄村已成为“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文化强市列入高质量发展战略后,许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班,创办了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实验室,组建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专家团队,在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的同时,从体制机制上推动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去年,许昌承办的“三国文化”IP全球创作者大赛吸引了全国125所高校、30余家优秀企业,成为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参加高校最多、覆盖省份最广的一次,社会影响力创历届之最。

      5月30日,《许昌市钧瓷文化保护和发展条例》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作为我国钧瓷文化保护领域首部法规,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恰逢其时的“法支撑”,必将为许昌这座汉魏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丰沛动能,催生出更多的出圈文创产品。

      (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武鹏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