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爱孩子是一门艺术

    作者:宋广文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08版)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会引起儿童心理方面的各类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除了明显的生理或遗传因素外,压力是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早年生活中的创伤会使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

      在我国,这类情况主要体现在父母期望过高,个人能力与努力难以达到父母或社会要求时而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最后导致内心受挫,人际关系变得敏感和紧张。如果发现这些现象,家长就该认真对待了:功课突然退步,身体动作突然变慢,讲话音调变单调或变得沉默不语,无法解释的情绪急躁,常常紧张,突然变得有攻击性,沉迷于某种活动,如过分迷恋网络、依赖手机等,不停地抱怨身体某部位疼痛不适,检查后却又找不到病因。

      心理学上有一个马斯洛心理需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就是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孩子的家庭,第二层是亲子关系,第三层是孩子的学习。日常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的场景——孩子回家后,父母首先会问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恰恰是把心理需求的金字塔颠倒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给孩子正确的引领,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揠苗助长不可取,因势利导更有效;只知道给予孩子爱,关爱、疼爱,甚至过于保护、溺爱,很可能会伤害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时也要找到他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我,一个不愿犯错误的自我。只有发掘出这个积极上进的脑细胞,孩子才觉得家长亲近,看问题全面,理解自己的内心。在这个基础上,跟孩子一起商量一起面对,鼓励他们用心中的勤奋战胜懒惰,用仔细认真的自我捆住马虎大意的自我。

      爱与被爱都需要能力,合格的家长必须懂得孩子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必要的预判,不是只允许成功、进步、超越,也要接受退步、失利、落后。家长应善于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只用言语去说教。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的,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要学会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孩子。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因为爱能使儿童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观察环境,这往往是成人最容易忽视的。此外,家长还要学会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自己的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完善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作者:宋广文,系广东白云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