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云南:

    描绘高质量发展多彩画卷

    作者:本报记者 陈慧娟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04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去有风的地方,过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很多人心目中,云南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是美丽中国的剪影。5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第25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介绍了美丽云南背后的奋进云南、开放云南。

    守好基本盘

    发展“新三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万亿元,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云南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PM2.5平均浓度21.8微克/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谈及原因,王予波表示:“我们不赚带污染的钱、不要带污染的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能源、有色金属产业是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2023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比重、绿电发电量比重分别比全国高38%、55%,铜、锡等10种有色金属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是云南工业的“新三样”:绿色铝产能从2017年的168万吨增加到633万吨,硅光伏产业增加值连续22个月保持25%以上增长,新能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发展,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我们将推动这3个产业,延伸链条、集群发展,把云南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王予波说。

    优势在区位

    出路在开放

      “依托中老铁路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货物从上海出发只要5天就能进入东盟市场,比原来提前了10天。”云南省副省长刘勇以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介绍云南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作为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刘勇说。

      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云南创新开行东连长三角、北上欧洲、南下东盟的系列国际货运班列,运输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货运开行超过1万列,累计发送旅客3400多万人次、货物3900万吨以上。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持续释放。

      除了全面加强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电力联网通道等基础设施“硬联通”外,云南不断促进贸易规则“软联通”。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构建了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云南还创新推动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的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统筹推进28个口岸和自贸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等建设发展,有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2023年,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额从2013年的725亿元增长至1258亿元,边境贸易额增长51.5%、边民互市贸易增长55.3%。

    增旅游内涵

    添休闲魅力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这里有777个中国传统村落、6项世界遗产、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五一”假期,云南共接待游客3800多万人次。

      云南将如何提升旅客的文旅体验,做好文旅服务?

      抓业态创新。“云南是一个可以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你可以捧一杯咖啡、泡一壶普洱、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尝美食、游古镇、逛夜市,体验满满的市井烟火气。”王予波说,云南正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新供给。

      抓文旅融合。今年以来,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全民阅读大会先后在云南举行,大家全方位地感受到,云南的魅力不只在山水间,更在文化底蕴中。云南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红色资源、节庆经济、非遗传承、旅游演艺等,把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为旅游休闲增添内涵和魅力。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等问题,王予波表示:“我们要抓服务提升,让大家在云南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云南已开展两轮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云南一半的游客来自省外、“回头客”占比超过3/4。“这个行动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彻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游购捆绑、以购养游等问题,继续办好精准指引、志愿服务、安全提示等为游客服务的实事,以一流服务诚迎中外来客。”王予波说。

      (本报记者 陈慧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