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开阔气象

    作者:冯臻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14版)

      新时代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带着形成于新世纪初童书黄金发展期的重要收获,带着在童年经验、童年精神、审美品位、思想价值等方面所形成的创作经验和丰富积淀,并逐步褪去商业化、消费化、娱乐化的喧哗躁动,进入一个更为丰盈宏阔、气象清朗的新阶段。儿童文学作家们紧跟时代,承担起为少年儿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的使命任务,创作能涵养少年儿童思想精神的文学精品,在加强少年儿童价值观引领、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打牢文化自信根基、推进儿童文学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把时代波澜壮阔画卷铺展在孩子们眼前

      儿童文学创作始终需要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纵观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儿童文学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探索、修正、更新创作理念,以便找到契合国家现代化要求的儿童观,并在创作实践中予以运用。培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可靠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是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普遍遵循的儿童观。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儿童文学作家自觉地深度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新时代生活的题材创作,“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给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力求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绝不能降格以求。除此之外,创作目光要深远,题材要广阔,要在时代的沃土里汲取素材、提炼素材,进行艺术创造。无论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情感都脱离不了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学艺术的超越性绝不能建在空中楼阁里,而要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大地。单从创作题材而言,革命历史、英雄楷模、传统文化、地域民俗、山乡巨变、生态文明、大国重器、国防安全等成为热门题材,作家们把时代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铺展在孩子们眼前。

      近些年主题出版导向及创作历练,也为原创儿童文学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从书写校园、家庭到呈现五湖四海的广阔天地;从沉浸于个人悲欢得失到倾情展现“国之大者”;在写作中贯通当下生活和历史时空,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起民族身份认同……原创儿童文学从儿童个体经验的小世界,走向了家国形象建构的大世界,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以及伟大事业孕育出的伟大精神。

      当然,再新颖的题材、再创新的内容,都会因为被人写过而不再时新,单凭题材上的突破,没有扎实深厚的艺术创造力、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入浅出的意蕴内涵,作品是打动不了小读者的,也无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当下原创儿童文学几乎已覆盖所有热门题材的情况下,更要抱着沉下心、定下神、不赶潮流、不凑热闹的心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趣味性相统一,运用孩子们听得懂、愿接受的“童言童语”,不断充实作品的情感空间、诗学空间。

    凸显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

      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曾谈到,儿童文学是一种必须在儿童教育上选择、站定立场,并且有所作为的文学。20世纪80年代初,儿童文学界针对“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的观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人担忧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工具存在。但是,教育功能天然地存在于儿童文学中,即便主张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主体”、凸显“儿童本位”的作家学者,也希望作品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接受趣味的基础上,能更好地进入孩子的心灵、滋养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品位,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方向成长。

      童年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们需要读到更多充满爱、充满朝气、充满力量的文学作品。为了推出这样有新时代精气神的作品,很多少年儿童出版社精心组织作家到海港、军营、科研基地,到山乡、边疆、大漠、森林、湖泽,到英雄模范或时代楷模工作奋斗的地方,到扶贫工作一线,到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去采访、采风,去扎实地体验生活。完成创作后,不断地精心打磨,召开作品讨论会,邀请专业人士给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加工,努力让作品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原创童话将笔触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验着作家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对儿童身心成长的熟悉度,是一种有难度的写作体裁。笔者一直关注童话的创作,从当下原创童话的发展态势,可以窥见儿童文学的活力和创新力。

      近年来,童话作者在关注儿童生活的同时,不断将笔触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可以说无题材不可入童话。写孩子面对学业压力的焦虑,寻求重建心灵的途径;写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对舒张自由的身心呼唤;写少年的孤单和同学之间曲折起伏的关系,表达对真诚友谊的渴望;写母女之间亲情的连接,表达爱是永远相伴成长的巨大力量;写乡村山野单纯而和谐的生活,融入地方风俗风情,表达对人情之美的守护等。还有的作品吸纳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的元素,将童话传统模式进行现代化表达,激发出新的阅读趣味。从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童话作者不断突破童话文体的既定框架,在处理题材方面有更多的自信,也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创作者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还注重在题旨层面有深入挖掘,力求做到耐人寻味、值得回味。比如,有些童话号召守护人性的良善底线,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在功利化、物质化的不良风向中,要坚守做人原则和本分,不可在利益面前妥协、在功利之下匍匐,给孩子一种内在的定力;有些童话希望孩子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找准人生位置,走出自我的束缚去真心面对新的生活;有些童话继承和发扬该体裁的反讽传统,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揭示生活中尚需改进的方面,并对人的异化发出警示;有些童话彰显了童心童趣的独特魅力,散发着无邪、欢快、温暖的童年美学色彩。

      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有着时代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和艺术的自信,这自信来自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来自逐年递增的版权输出和所获得的国际奖项,更来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与信心。相信这份自信,能够为原创儿童文学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作家们更好地承担起“成风化人”的职责,抱持高尚的童年观、文学观,创作不负时代重托、不负千万小读者期盼的精品力作。

      (作者:冯臻,系《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