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嘎吱——”天刚蒙蒙亮,一辆电动三轮停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大岩路农贸市场里。徐力宝一撑车座跳下车:“老伴儿,搭把手!”不一会儿,莴笋、黄瓜、四季豆、西红柿……在摊位上码得整整齐齐。
“这摊位不固定,来得早,就能抢个好位置。关键是不用交管理费!”老徐得意地冲记者一笑。他“抢”的,是市场专为当地农民辟出的“自产自销点”。
“这菜都是种给自家吃的,一茬下来吃不完,烂在手里,心疼!拿出来卖,没多少,租个摊位不划算,以前就只能‘打游击’,城管不让,路边摆摊也招人嫌……”老徐一边念叨,一边掏出收款码挂在摊位前,“有了这摊位,不用东躲西藏,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还有稳定的客源。”
老徐的菜,一会儿就被抢了个精光。记者观察发现,秘诀是菜价比固定摊位要便宜不少。
老徐离开前,得意地给记者打了个招呼:“斤两上不计较,半卖半送,早卖完早回家,不耽误干其他活计。设立‘自产自销点’,这个办法好啊,农民市民都惬意嘞!”
(本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