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如何在为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笔者认为,这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丰富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代,教育的内涵显然是不同的。在科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剥离的背景的今天,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或是将长期沿用的尚不完整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全称教育观念”,更进一步说,将政府、学校、师生、家庭各方对教育的理解充实为包含科学的更为完整的教育。如此,相应的教育学与教育史、教学法的教科书也应当对科学教育的发展进行更加完善的梳理和呈现。
对教育观念全称理解需要对教育认知过程的整体理解。尽管一百年前陶行知等教育学者就从先验论转向了经验论,但这一转变在当下教育体系内尚未彻底实现。先验论假定人类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育的职责就是将这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传授给下一代,它所涵盖的教育内涵与行为都是有限、不完整的。而经验论则并不否认未来一代要有选择地接受前人的文化和知识积累,但认为人类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直接探获新知的能力才是教育的完整责任。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正是人类不断探获的新价值、新知识、新技术大大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包含科学的教育不只是内容范围变得丰富博大,更主要的是内在逻辑、思维方式方法体系、科学精神等质性要素的充实,这可以整体提升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拓宽受教育者视野,提升人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有利于形成更健全的人格。忽视、排拒科学的教育,无法培养出现代社会中心智健全的人,也无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这也恰是当下我们当解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应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以全称教育观念开展教养。反观当下的教育实践,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和精力被投入到学习有限的知识和应对选拔性考试中,在尊重并支持个体发展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探索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总而言之,真正推进科学教育的起点在于确立包含科学的全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的视野和格局,提升科学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权重,打通学生亲近自然、参与社会、探索未知新境的通道,将他们从被挤压的时间、空间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式的机会,创造从幼儿到成年连贯的真理探索体验,不断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研究能力,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未发现的新理。当然,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还需同步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体制改革。
(作者:储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