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矢志创新 让中国船用上“中国心”

    讲述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动力装置电控技术研究所所长 刘龙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07版)

      【一线讲述】 

      2003年,我毕业留校,投身到大功率船舶内燃机自主研发中,参与了我国首套“船舶柴油机综合电控系统(ECS)”的自主研制。那时,我国船舶内燃机生产长期依赖外国技术,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如果说,电控系统是船舶内燃机的“大脑”,那么燃烧过程则为其安装了“心脏”。在这项自主研发中,我发现关键零件是可以通过拆解、倒推复刻的,但针对发动机性能的核心参数却难以突破。在从事了七年电控技术研究之后,我远赴日本读博,从基础研究开始,对燃烧理论与技术进行深一步的探索。

      船舶内燃机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燃烧学、流体力学、动力学、控制学等十余个基础学科。为此,我在深造过程中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有时为了一个喷雾火焰图像的拍摄在实验室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在研究室推导和计算一个模型,一连几个通宵不停歇。我深知,交叉学科涉及面广博,要想学深学透,就得扑下身子钻研、坐稳冷板凳。

      2016年,国家启动了“船用低速机工程”重大专项。我们学校负责项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学成归国的我作为关键技术管理专员和燃烧技术牵头人,负责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我和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启发、激发灵感,最终实现了急速可控燃烧理论与技术的突破,支撑了我国船舶低速柴油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的自主研制,相关机型取得了国际上八大船级社型式认可。

      2021年4月3日,我们自主研制的400毫米世界最小缸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完成了首台套正式交付;同年12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研发的双燃料多用途气体运输船试航成功,实现了中国船装备“中国心”。

      多年的科研与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端制造业对于基础研究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船舶内燃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较少涉及新型燃烧概念的基础原理。于是,我们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将一些基础课程纳入培养体系,并将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原理融入教学。我们还安排研究生加入企业的设计开发团队,开展产学研贯通式研究生培养。

      未来,我会继续致力于新型零碳船舶内燃机燃烧的基础理论与调控机制研究,为我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实现由“跟跑”“并跑”到“领跑”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张士英、苏雁、周仕兴、常河、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