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数字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与路径

    作者:杨宗凯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15版)

      【专家视角】 

      今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积极推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凝聚教育变革共识,提振全球合作发展信心,共创美好教育未来。那么,什么是数字教育的内涵,其发展目标与路径是什么?笔者就这三方面谈谈对数字教育的理解。

    数字教育的内涵

      大会强调发展数字教育要不断丰富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态,让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更好地服务于育人的本质。而且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数字教育是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催生数字教育。微观上是指数字化教育教学流程重组,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数字技术,开发智能学伴、AI助教等个性实用的新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教育服务,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和能力,实现教育泛在化、个性化、精准化,打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无边界教学;宏观上是指教育支撑系统重塑,通过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革新教育理念、再造教育流程、重构教育内容、重组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新格局。

    数字教育的发展目标

      大会提出,数字教育应是公平包容、更有质量、适合人人、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教育。在落地实践中,我们应明确数字教育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之上、价值与能力并重的教育,发展目标是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全纳、公平、高质量、可持续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化、自由化、个性化发展的数字时代新人。主要涵盖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搭建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覆盖各级各类人群、形式灵活适切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满足个人多样化需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关键技能习得,注重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即培养具备学科知识跨界融合能力、沟通与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研究解决、团队合作意识、创意与创新性、计算思维,以及掌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能的数字时代新人。

      三是赋能教学与评测。强调以知识与数据双驱动提升教育教学和评价效能,打造创造性、沉浸性和适切性的课堂教学,重塑个性化、精准化、科学化的全过程伴随式教育评价,撬动课堂教学与评价发生深层次变革,实现兼顾规模化与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是支撑办学与治理。强调公平包容、开放合作、更高质量、绿色持续的数字办学新形态,紧密围绕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数据的集成整合,开展基于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辅助的教育分析与决策,提高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秉承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全面实现教育办学体系与办学能力的现代化。

      五是创新管理与保障。强调建立互联互通、即时高效、动态共享的数字管理与保障体系,遵循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释放教育资源活力,集成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多元力量,以教育智能化助推教育管理高效化,塑造数字化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新范式,共筑数字化管理与保障体系新形态。

      六是注重隐私与安全。强调协调、透明、深度的安全隐私保护,加强培养全民数字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推动信息安全规则协调统一,明确数据透明体系建立,加快信息安全伦理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机构与安全制度体制。

    数字教育未来发展路径

      大会提出,我国将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面向未来,数字教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持续创新革新,积小能为大能,由量变而质变。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发展应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助力数字资源跨界互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发展数字教育的关键一环,应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字资源传播交换通道,实现跨地域、跨领域、跨部门数字资源覆盖与共享。支持教学与科研并进发展,整合企业资源,促进资源流动共享,推动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交换的效率与效益;向公众提供“数字工具包”,包含系列数字技术支持的技术平台、资源工具、数字软件等,提供更加可及、适切、优质的资源。

      二是打造数据大脑,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数字教育依托数字技术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数据、学习过程数据、课程数据、学生学习习惯等,全面赋能师生动态数据的监测、感知、采集和分析,建立教育基本数据库,强化大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多元过程评价,开展教师画像、学生画像、课程质量等评价活动,助推数据驱动的教育过程评价体系构建,促进建立智能化、科学化、全方位的教育评价系统。

      三是夯实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助推“数字教师”培养。推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机共教新方式,实施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各项教学活动,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标准和测评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并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保障教育从业者数字技能、数字素养研修机会,提供数字教育、数字培训、数字支持,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数字素养。帮助教师提升数字素养,习得数字技能,适应数字技术改革,加快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强化数字教育多维互通,推进多边参与合作机制。国家层面规划战略布局,明确发展高质量、高包容的数字教育措施,制定长期战略重点与行动路径,研制相关数字治理标准,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地方政府与分支部门贯彻落实,明确地方教育发展特色,按需细化实施关键要素,落实具体行动。企业、机构、高校形成多级联动,开展数字教育产品资源研发,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数字教育服务。加强国际数字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国数字教育组织,搭建国际沟通交流平台,努力构建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开放、包容、协作、共享的世界数字教育生态圈。

      数字教育践行数字化转型,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探索公平、优质、高效、个性、智慧、面向未来的教育,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宽教育可及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率,使教育变得更加包容公平、更高质量、更适合人人、更加绿色、更加开放合作。未来应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形态、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数字社会的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教育的发展目标。

      (作者:杨宗凯,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