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战胜了美国,才有了新中国的安宁,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也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10月25日,在江西省金溪县仰山学校,90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张德意,为师生们讲述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故事,带领师生们追忆70多年前气壮山河的壮烈画面。
1949年12月,年仅16岁的张德意参军入伍,在中南军区高炮部队533团3营7连任电话兵。1952年4月,张德意随部队入朝作战,担负起保卫铁路运输线和志愿军司令部安全任务。到达战场的第一天,凶恶的美军就给张德意上了残酷的一课。当时,他们奉命接防44营阵地和装备,赶到阵地时,激战正酣。张德意目睹44营一名通信班长在抢修被覆线时,被美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1952年12月的一天上午,4架F-84敌机飞临张德意所在阵地的上空,向阵地俯冲而下,阵地上双37高炮集火射击,炮声连天,敌机扔下8枚杀伤弹后仓皇逃离。一枚炸弹落在8连指挥所及紧邻的2班炮阵地,给8连带来惨重损失:一架炮管被炸断,正在指挥所指挥战斗的副连长崔得利负伤,营部江参谋、连侦察员和1名炮手壮烈牺牲。在告别烈士遗体时,张德意和战友们双手紧握,心中冀望祖国早日强大起来,能有更多更好的飞机大炮,去消灭侵略者!
1958年下半年,已在空军第三预备学校学习两年半的张德意,响应党的号召,脱下军装复员返乡,被安置在南昌市八一麻纺厂当工人。“当时安置到麻纺厂工作的复员军人很多,大家都朝着‘全年不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出废品’的目标,你追我赶争先进。1959年,我有幸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当上工段长,党支部书记。”说到这里,张德意脸上露出了笑容。
1962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麻纺厂因缺乏原材料停产,张德意老人再次响应党的号召,申请回金溪老家种地当农民。回到家乡后,张德意老人仍保持着部队的传统和作风,在公社养殖场养鱼时,一年创利6000多元;当公社武装部部长时,主动申请到全县最偏远的公社任职。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张德意更忙了,奔波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大家在不同岗位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张德意有一个油漆斑驳的旧木箱,里面放着两面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一面旧的,一面新的。张德意说,每到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他都会在自家的院子里升国旗,向国旗敬礼,送上对祖国的祝福。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郭冬明 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