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军旅·人生】
“破!只有打破原有系统架构,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才是解决之道。”在海军指挥学院某实验室论证辨析会上,某中心副主任宋勇笃定表态——
这是他对某次演训“失误”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得出的结论。
2019年初冬时节,夜色正浓,南京钟山脚下的海军指挥学院某实验室内灯火明亮,一场对抗鏖战正酣。红蓝双方剑啸荧屏,多个指挥部位大屏上的作战态势画面突然消失。关键时刻,作为此次对抗演练技术保障组的负责人,宋勇冲进后台数据中心,快速对故障做出处置,“核心矩阵端口脱焊,快,焊枪!”身旁团队成员迅速递给他已经加热的焊枪,顿时青烟阵阵。1秒、3秒、8秒……时间定格在38秒,对讲机传来“画面正常”,战场态势重新跃然屏幕。
这次“失误”让宋勇意识到,网上指挥对抗训练的音视频导控系统架构本身存在稳定性差、控制节点多、维修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人手紧缺、时间紧迫,面对众多技术路线如何选型、验证,才能确保在出现故障时,“牵一发而动不了全身”?宋勇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带领团队,吃住在办公室,根据历次演训的情况,邀请导调人员、参训人员、厂家单位一起研究,快速梳理出百余项技术需求;提出以场景还原的方式,通过构建真实演训活动场景,组建测试环境;采用邀请供货厂商现场比试的方式,开展24小时昼夜不间断测试验证技术路线和系统架构。
“白天测就可以了,不必24小时连轴转吧。”有的厂商代表说。对此,宋勇说:“打仗不分昼夜,昼夜间电压波动不同对设备性能也将造成影响,只有昼夜不间断测试,才能真正检验设备效能。”他坚持严格测试,逐一解决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故障。
从一线部队到全军重点实验室,从一名普通战士到为中(高)级指挥军官授课的教员,宋勇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强军步伐。
2018年,一场重大演习即将展开,一边是繁重的演习保障任务,一边是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比武。演习保障任务重,教学比武压力大,但经过反复思考,宋勇决定“双管齐下”,争取双赢。“宋勇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把脸接着备课,反复打磨讲稿课件,对着镜子一遍遍试讲。”战友雷祖云说。最终,宋勇圆满完成演习保障任务,同时在高手如云的教学比武中,获得二等奖。
练为战、备为战。宋勇深知,未来战争将首先在实验室打响。为了紧贴教学训练的实际需求,宋勇和他的团队近年来积极到部队一线,了解信息化建设和指挥训练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及具体需求,不断提升服务部队实战化训练能力。
宋勇团队和一线部队建立起热线电话,咨询电话不论是在清晨还是半夜响起,他们都会闻令而动、火速应对。宋勇告诉记者,部队练兵备战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等不起、拖不得。
二十年如一日,不论是奋战在演训场、讲台还是科研生产一线,宋勇都激情满怀。他长期奋斗在演习演训技术支持、海军作战模拟教学与研究一线,攻破了作战模拟与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个个难题,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荣立二等功1次。
“在海军转型建设的道路上,我很幸运能成为其中的一颗螺丝钉。”正在某军工单位跟研跟产的宋勇,在电话那端兴奋地与记者分享道。
(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邱淑群 黄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