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水生态修复:

    做“医生”也做“学生”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殷泽昊 王洋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12版)

      徒步山间,勘察水情。江西共青城富华山的山路,冯雷前段时间天天走。为了监测这里一处水塘的水生态恢复情况,这位上海清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90后水生态修复工程师每日仔细观察水情、检测水质。他心里知道,即使前期的治理阶段做足了功课,恢复期也绝不可掉以轻心。

      但让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早晨,冯雷如常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幕让他长叹一口气:此前种下的水草,此刻竟大量被折断,漂浮在水面上,连成几大片。好不容易生机再现的水塘似乎又要陷入一片死寂。他急忙跳上小船,抓起竹竿,用力将船划到水中央,挑起两根水草,仔细观察水草折断处和水底的情况。不出所料,这些水草是福寿螺咬断的。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还在上学,那时候我的心情是崩溃的,不知所措。后来,习以为常了。”面对入侵物种,如今的冯雷已经能从容应对。他立刻采购了能够阻止福寿螺生长繁衍的药剂和一批新鲜水草,消除隐患,补种水草。挽救及时,水塘的生态一日日得到改善。

      从事水体生态修复工作4年多的冯雷,对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了如指掌。从新手到“老手”,冯雷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以前还是学生的时候,问题有导师解决。开始工作了,一切都要独自面对。”独立做项目时,不只是生物入侵,人为放生、乱排乱放等问题也不停涌现,不停地摆平问题一度让他心力交瘁。

      是否还要继续?冯雷内心纠结。想累了,他就坐在湖边发呆。一次,他看着眼前的湖面出神,他想家了,想起了家乡恩施大峡谷的山间小溪。水边长大的孩子对水有着特别的感情,他想:水滋润万物,连通万物,此刻身边的水会不会是曾经家乡的水呢?是啊,山间的小溪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阻碍,都会一路向前,汇入江河,奔向大海,而后化作雨滴,如此循环,生生不息……时间与空间在思绪里交错,冯雷在与水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坚持下去,像水汇入江河那样执着;保护生态,像水洗涤万物那样治理污染。

      从那以后,冯雷一直都活跃在各个水生态修复项目中。上海、武汉、九江……冯雷的足迹总是沿着水的足迹,湖畔江边、田野山间,虽然辛苦,他却乐在其中。一处一处探查,一处一处治理,踏踏实实干,静下心来做。“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我要像涓涓细流那样,遇到山就绕着走,遇到石就击穿它,一步步地,总能到达终点。”冯雷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见习记者 殷泽昊 王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