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桑基鱼塘引来“院士工作站”

    浙江湖州市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 徐敏利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9日 07版)

      【聚焦•看“浙”里】

      我打小就生长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家就在桑基鱼塘边的一个小村落里。早年,我“随大溜”回村做起了油脂生意。不久后,我们的腰包鼓了,但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后来,政府动员淘汰“低小散”企业时,我带头响应了。可工厂关了,今后靠什么?村里荒废的湿地、老桑地、小鱼塘映入了我的眼帘。

      也是这一年,荻港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靠着古村和桑基鱼塘两张“金名片”,游客越来越多。可荻港村除了两个小饭店外,吃、住的地方都没有,我抓住这个机会,着手打造荻港渔庄。

      为了和古村风貌保持一致,我特地请人建设仿古建筑。慢慢地,集渔业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荻港渔庄成了桑基鱼塘边的地标建筑,更为村民带来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为了提高桑基鱼塘的知名度,2008年年底,我寻思着办一场鱼宴,特地请来老师傅复原了荻港特有的“陈家菜”,烹饪了2000斤红烧鱼免费给游客品尝,带着他们体验渔歌、鱼画、剥茧、缫丝等项目。没想到,鱼文化节一下子火了,一直火到现在,成了南浔讲好农遗故事的活招牌。

      知名度打响了,我就带着团队开始在内部挖掘潜力,提升农业附加值。荻港村有5000亩桑基鱼塘,每年产出300万斤桑叶,我找到蚕桑技术研究员开展合作,开发桑叶茶。看到村民家中闲置的渔桶、鱼叉、菱桶等渔具,我们就自编自导了“渔家乐”。我还到北京、上海的知名院校推销桑基鱼塘,没想到,还真请来了专家。

      2016年,荻港渔庄挂牌成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和一个产品研发中心。靠着社会各界的努力,2017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让每个游客都能“看得见水、吃得到鱼、记得住乡愁”,2008年开始,我尝试与周边学校共建鱼桑文化实践基地;2019年,我又创立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推出以鱼桑为主题的历史人文与实地体验研学旅行课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宝贝”,把桑基鱼塘保护开发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苏雁、高建进、陈晨、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斌、谢尚国、方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