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观象】
近日,“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在京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在中国当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多位艺术家的七十余件作品。这些艺术家有的来自民族地区,有的长期从事民族教育工作,还有的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参与支边支教。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时刻关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积极挖掘民族艺术的时代价值,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沛的艺术资源。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因其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深受广大艺术家的青睐。在祖国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今天,如何挖掘民族艺术资源,使民族题材美术创作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是当代美术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步入“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强烈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充满活力的时代图景。怀揣着对一方热土的眷恋,艺术家们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创作出一幅幅饱含激情与温度的佳作,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地域特色。
作为一位来自云南的彝族画家,罗江的作品粗犷豪迈、自然奔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诠释着民族精神与品格;郐振明长期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其创作多表现新疆的山川大漠与人文风情,他极擅以轻松自然的笔墨将观者带入那辽阔浩瀚的天山南北,让人们领略大美新疆的热情与魅力;以夸张有力的造型突出内蒙古草原的生命律动,是蒙古族画家苏茹娅一直以来的创作焦点,其作品让人感受到工笔重彩特有的笔墨韵味与审美意趣。
刘金贵、王颖生、王晓辉、秦嗣德以及笔者都是来自艺术院校的教授。长年深入民族地区,并以民族题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攻方向,是我们共同的特点。从《此曲只应天上有》《三月三》等作品中不难看出,刘金贵的创作大胆突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样式。他从民间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在描绘苗家山寨传统民俗活动的热烈场面时,追求大开大合的画面节奏,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王颖生是一位擅用多种表现语言进行创作的画家,其作品《纳西女孩》《纳西古乐》在强调人物形象的立体结构等因素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笔墨所承载的人文属性。王晓辉在参加教育援疆项目期间进行了大量人物写生,回京后,他又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疆风貌的作品。其中,《丽日佳人》以颇具形式感的构图和灵动洒脱的笔触描绘了穿着精美维吾尔族服饰的女性群像,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方式来描绘人物形象,是秦嗣德的创作亮点。在以回族人物为主题进行创作时,他摒弃了对细枝末节的刻画,强化人物的整体视觉感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冲击力。笔者的作品《节日》《大路》分别聚焦了哈尼族与藏族的民俗生活,在创作中,我并没有单一追求传统的笔墨趣味,而是尝试将笔墨语言进行提炼,以此表达现实经验的独特性。作品画面中,硬朗的笔触与线条生动诠释出不同民族的坚毅品格与优秀品质。
此外,作为参展画家中唯一一位参加过“上山下乡”的老知青,孙志钧的创作饱含内蒙古广阔草原给予他的无尽滋养。他以朴素的笔墨塑造和审美情怀表现极具生命张力的牧马、赛马场面,驻足《冬原牧马》《草原行旅》等作品前,欢歌与马蹄声仿佛近在耳畔。朴春子的许多作品都专注于捕捉民族地区平凡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她以单纯的色彩晕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营造出简约生动的画境,使得人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和谐统一。其作品《吉祥婚礼》生动展现了朝鲜族传统婚礼的喜庆场面,雅致的设色与精雕细琢的服饰细节尽显古典韵味。艺术家们基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当代的视野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表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内蕴,使作品呈现出纷繁多样的面貌,有的委婉细腻,有的艳丽华美,有的深沉厚重,有的雄健奇崛,集中反映出他们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思考。
民族地区独有的自然人文风貌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源泉。面对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地区景致,创作者倘若仅仅带着猎奇的心态去描摹眼前所见,便只能捕捉到那些表面化、碎片化的场景,而缺少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真切关怀,作品自然也就很难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因此,深入民族地区并真切体验当地现实生活,从而真正理解不同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必修课。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鲜明的主题及语言样式,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美术事业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还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继续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描绘和歌颂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与精神面貌,共同浇灌团结和睦、互敬互爱的民族之花。
(作者:殷会利,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