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让中华文化更好地滋养香港年轻一代

    作者:邱逸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5日 12版)

      【香江快评】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如今的香港实现了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开启由治及兴的新篇章,经济社会发展渐入正轨。爱国爱港的共识凝聚起来了,力量更加壮大了,港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也更加提升。

      2019年的“修例风波”中,一些受到极端思想蛊惑的香港年轻人上街实施暴力行为,肆无忌惮地打砸烧。他们近乎数典忘祖的荒谬行为,折射出香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国民教育、中华文化教育的缺失。加强国民教育、增进国家认同,需要把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及国情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建立年轻一代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责任感。

    对中华文化的无知,造成年轻一代国家认同的缺失

      我是在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接受的幼、小、中、大学教育。在殖民教育下,我仍能在中小学接触到那个令人向往的文化中国。那时候有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中国语文、有初中独立成科的中史(即中国历史),还有高中的中史和中国文学等科目。以语文为主干,历史、文学为枝叶,学生在中国文化中可学可思可言,这些文化科目根深叶广、互为表里,构成那个时代香港中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扎实基础。

      但后来,随着课程的大改革,原为主干的中国语文的内容更侧重工具性,把英文的考评内容和方法套在中国语文科身上。于是,孔孟之道、李杜情志、苏辛胸襟,诗骚风雅、唐宋古文、诗词戏曲、小说传奇,这些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新课程的工具性导向下,难以深入学习,更难说尽到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中史和文学科目的境况更为严峻。课程改革以兼通中西的名义,把初中中史科改成中西史杂糅的历史文化科,于是秦朝和罗马、始皇与恺撒,交叉而出,学生无所适从,通过中史科为初中学生建立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的初衷荡然无存。在新高中文凭试下,报读高中中史科的人数大减,中国文学科的考生人数更屈指可数。

      主干被换,枝叶尽剪,20多年过去了,一届又一届的中学毕业生,错过了学习中国文化、历史、文学的宝贵机会,没能通过学校教育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的缺位、对中华文化的无知,造成了年轻一代国家认同的缺失,使得他们中一部分人被扭曲的“本土主义”所蛊惑。

    教育拨乱反正,重视学习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

      有了近年的教训后,香港特区政府更加积极推动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普及,并希望借此增强港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自2018—2019学年始,初中中史科成为独立的必修科,所有学生都能较系统地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而强化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从2021年秋季学期年始,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即公民科)替代了长期为人诟病的通识教育科。公民科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介绍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另外大约三分之一是“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让学生对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一国两制”方针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学校课程之内,公民科也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事迹、国家发展历程及社会文化面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责任感。

      特区政府还举办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介活动,如“中华经典名句推广活动”“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等,营造学习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氛围。与此同时,一连串提升社会爱国氛围的活动接连开展并形成常态,包括升旗仪式、博物馆专题展览、各区的文艺活动及巡游节目等,让年轻一代通过活动主动了解欣赏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得心灵滋养、增长爱国情怀。

      特区政府为使学生对宪法、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专门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正确理解、主动维护“一国两制”,成长为爱国爱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社会各界齐发力,增进港人尤其是青少年国家认同

      香港回归20多年来,有不少民间团体抱着薪火相传的使命感,夙兴夜寐地致力于推广中国历史文化。2021年7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提到了香港六个积极推广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民间团体,其中就有我所在的中国文化研究院。

      中国文化研究院已成立21年,是六个团体中“年纪”最大的,在香港学界、教育界颇有口碑。我们的使命是弘扬中国文化,加深香港市民与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增进全球华人和世界各地人士对中国的了解。研究院创建了大型历史文化知识网站“灿烂的中国文明”,成为香港学界推广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站邀请内地(大陆)及港澳台的权威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撰写专题文章,系统地加深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对国家的认识。

      2018年以来,“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以崭新形式编排专题内容,将300多个横跨古今的文化专题、3000多篇精心编撰的文章,分9个类别多层面多角度精彩呈现,既有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的事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风光如画的壮丽山河、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蕴含中国人千年智慧的经典书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创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近百年来国家发展的人和事,透过珍贵的历史图片重现在读者眼前,向世界立体呈现中国历史文化。

      在香港推广中国历史文化多年,我们发现,现在社会各界都支持国家历史文化的学习。以“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这两年的浏览量为例,2021年,网站浏览量超过1679万页,是2019年全年浏览量的6倍以上;在使用者方面,2020年全年点击人数总和是139万人次,2021年超过265万人次,升幅约60%。我们与教育局、中小学学校议会合办23场教师培训讲座,主题涵盖“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国家安全教育和中国历史文化等,参与教师达3500人之多。

      我相信,站在香港重新出发的新起点,借着中国文化热的大好形势,推广中国文化与国情教育,向香港社会大众讲好中国故事,是水到渠成之事。我更相信,让港人全面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体会国家近代以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所有人都会为今天的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深感自豪,从而厚植爱国情怀,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邱逸,系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