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观察】
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传统小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春节的前奏曲。“恭喜你,恭喜你,恭祝新年好风光……”超市开始循环播放这优美喜庆的旋律;金红耀眼,路旁的摊档挂满红彤彤、金灿灿的福字、灯笼、仿真鞭炮;幽香阵阵,花市里开始密密层层摆放水仙、年桔、桃花……这都是在欢喜地提醒人们,万众期待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香港
近日,香港年货市场红红火火,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市民纷纷到街市购买应节物品和挥春彩饰,准备欢度农历新年。香港旺角花墟市集人群络绎不绝,应节年花、年桔等供不应求。
香港的春节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腊月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全家会来个大扫除,去理发店理发,晚上用柚子叶洗澡,老一辈说可以把霉运洗走,清清爽爽迎春纳福。大年三十之前,一般要买年花,经典的有年桔、兰花、水仙、百合、桃花、银柳和“五代同堂”(热带水果“乳茄”,外形像一层层摞起来的葫芦)等。
年三十上午要贴挥春。“挥春”是粤语的说法,类似于内地的春联,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春联一般都是成句的对联,要讲究对仗平仄,但挥春可能只有一两个字,或是四字词语。新年钟意成双成对的好意头,而四字词语的挥春,大小适宜,方便张贴,经典挥春有“恭喜发财”“五福临门”,今年是虎年,也有应景的“龙精虎猛”“虎虎生威”。
除夕之夜要吃“团年饭”,不但用料要滋补名贵,菜名还要象征好兆头,如煎堆(中空的芝麻球)取名“金银满堆”,发菜炆猪手取名“发财就手”,生菜炆蚝豉取名“生财好市”,虾的粤语读音近似“哈”,所以白灼虾取名“哈哈大笑”。香港还有吃盆菜的习俗。吃盆菜代表“盆满钵满”,其来源一说是文天祥横渡伶仃洋时,当地村民敬慕他是忠臣,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做饭款待,因没有足够碗碟,只好拿木盆盛菜,将士围盆而食,盆菜源起于此;另一说是陆秀夫带着宋帝避难到香港新界一带,得到村民盛情款待,仓促之间器皿不足,以木盆将菜肴放在一起呈上,发展而成盆菜。盆菜的食物会按一定的次序,从下到上一层叠一层地整整齐齐码好,最上层一般是鸡和虾,最下层一般是容易吸收汤汁的猪皮和萝卜。吃盆菜时,一家老小团团而坐,从上到下逐层吃,氛围其乐融融。
按照传统,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是过新年,所以都会“派利是”,内地称为“发红包”,“恭喜发财,利是到来”是香港春节期间使用率最高的拜年用语。不过内地一般是长辈给晚辈发红包,而在香港,雇主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要“派利是”。利是多则上百元,少则二十元,二十元是主流,金额是次要的,最主要是讨个好意头。
澳门
澳门到了腊月廿三就开始忙着送灶神,称为“谢灶”,要给灶神爷献灶糖,让他甜蜜满口,顾不上到玉帝面前说坏话。腊月廿八在粤语中谐音“易发”,所以商家老板大都在当日请员工吃“团年饭”,祈愿财源广进、万事如意。
除夕之夜则以守岁和逛花市来辞旧迎新。守岁是家人在一起打打小麻将、看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逛花市买年花多为桃花、水仙、盆竹、盆桔,预兆花开富贵、竹(祝)报平安。“派利是”则澳门和香港的习俗相同。
有意思的是,澳门和香港一样,大年初一都吃素,大年初二才是“开年饭”。这是因为传统上初一忌杀生,要整日守斋,到年初二方可大鱼大肉,故开年饭留待年初二,菜式丰富兼有吉祥寓意。粤语不喜与折本的“折”同音的“舌”,故改“舌”为“脷”,与“利”同音,吃猪舌寓意“大利”。不喜与“干”同音的“肝”,故改“肝”为“润”,吃润肠腊肠寓意“家肥屋润”。又如鸡寓意“大吉”,乳猪寓意“身体健康”,冬菇炆腐竹寓意“富贵满足”,煎鲮鱼寓意“年年有余”,莲藕生鱼汤寓意“年年都有”。
爆竹声中除旧岁,澳门春节期间特设“燃放爆竹特区”,各爆竹摊档可以领牌开设。和一些城市禁放爆竹相比,澳门的爆竹特区可称春节的一大特色,不少游人专程前来爆竹特区尽情燃放,一声霹雳送穷神,相呼相唤笑不休。
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春节也是台湾同胞最为期待的传统节日。
台湾的除夕要围炉和守岁。晚上全家团聚围炉,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菜色各有寓意,例如鸡代表“白手起家”,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台湾人把茎叶很长、带有苦味的芥菜称为“长年菜”,认为叶长象征命长,代表“长年百岁”。晚饭过后,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随后全家聚在一起“守岁”,要等到初一才能睡觉;除夕结束、进入初一,家家户户也会燃放鞭炮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要行春(走春,即大陆的“拜年”),到亲友、邻居家拜访,互道恭喜。客人告辞离去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闽南语“春”与“䞐”(意为剩余)读音相同,所以这一天走春走得愈多,就意味着剩余的财富愈多。
遍看习俗可知,不管是在内地(大陆)还是港澳台,大家都这样盼着过年、爱着过年,因为它是万物萌发,是焕然一新,是阖家团圆,是未来可期。海峡两岸暨港澳同胞根脉相连,心脉相通,同过一个节日,同有一个心愿: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春节文化像一条纽带把中华儿女联系在一起,也向世界展示着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
(作者:张惠,系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