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场】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基于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亦作出专章规定。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这一部署高瞻远瞩、意义重大,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标准。
数字技术在极大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引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领域的变革与重构,传统国家治理体系也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亟待大力提升法治政府的数字素养,这既包括善用数字技术,提升自身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包括善管数字社会,防范无序滥用风险。具体来说,从观念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悟数字化发展的内涵、本质与风险,站在数字化发展的视角去思考谋划各项工作;从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将法治政府的各项建设任务融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大局中去,善于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妥善应对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引发的风险。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努力提升对数字时代的认知和把握。要时刻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前沿资讯,跟踪国内外数字经济最新进展,充分理解数字经济的本质规律与巨大潜能。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革新政府各种办事流程,创新执法方式、丰富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精细化水平,着力实现政府治理数字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地方政府推行“一次不用跑”的线上办事App,省时省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广受民众欢迎。
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好政务大数据资源,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处理和应用,善于运用大数据辅助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工作,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起一套能够自动实现数据挖掘、收集、分析、预测、示警的先进执法系统,实时把握社会态势、畅通信息传送渠道,及时识别并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
政府还需要积极作为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要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形成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二要努力推动形成高效率的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发掘数据价值。实践中普遍存在数据控制者不愿、不敢、不能流通数据的难题,这就需要强化政府的数据治理职能,大胆改革那些与数字时代不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除“数据壁垒”“数据烟囱”,加快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各类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燃料;三要科学制定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筑巢引凤,顺势而为,真抓实干,不断打造新的更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
以良法善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违法犯罪、青少年网瘾、互联网平台垄断等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部分领域资本无序扩张,个别互联网大型平台企业出现了危及国家安全、垄断市场、妨碍创新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互联网行业的行政监管成为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制度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提升数据保护与数据合规意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已经成为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资产。数据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行业机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了解与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对本区域人口、资源等数据保持高度敏锐性,保护好各项重要敏感数据。
各级政府要坚持包容创新与审慎监管的辩证统一。政府依法行使行政监管职能时,要理性分辨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颠覆传统利益格局时的良性阵痛与技术滥用侵害公共利益的本质差异,而最终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促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数字技术新的应用场景,短期内难以做出判断的,监管部门应当密切观察、理性客观,不要轻易让创新被扼杀在摇篮里。
法治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势。加快法治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建成世界领先的数字法治政府,这是一个亟待解答的全新命题。
(作者:陈 巍、李 铎,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