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绿皮火车承载着许多人的难忘回忆。对于在8818/7次“慢火车”上工作了17年的我来说,更有一份永远抹不去的深切情怀。
2020年9月1日,有“扶智列车”美誉的8818次列车迎来一批返校学生。早上7点08分,列车从山西省太原火车站缓缓驶出,开住灵丘站,这是我作为原平车务段乘务车间列车长的最后一次跟车。
在这趟列车上,列车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烧锅炉、烧茶炉。燃煤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60度到90度之间,锅炉间里常年40多度。盛夏时节,在9节绿皮车里来回走一圈,衣服就湿透了。每天连续工作7个多小时,我的工作制服几乎没干过。夏天车厢里温度挺高,一些老人和学生乘客时常中暑,我便养成了随身常备藿香正气水和救心丸的习惯。
这趟“慢火车”沿途经停36个站点,全程票价19.5元,学生票价10元,最低票价1元,最大的客流组成就是各学龄段的学生。列车途经的忻州、原平、代县、繁峙、灵丘等县市都曾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地区,很多孩子是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是这趟列车载着他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工作中,我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东淤地村的张萌萌从8岁起就坐这趟车去附近的繁峙县上学。去年开学时,他乘坐这辆车到太原车站转车去广州上大学。如今,这趟车已经陪伴了他13年。
每年开学季,列车都是满员的,拥挤程度堪比春运。因为车票紧张,许多孩子只能买无座票,有的人最多要站7个小时。这个时候,我们便会协调孩子们挤一挤,尽可能每人都坐到座位上。我们几乎把所有能安排的地方都安排给孩子们了,列车员们全都站着。寒暑假前后,学生们行李多,除了要把行李架上的行李安排妥当,还要把座位底下打扫干净用来放置行李。
每逢周末,从学校放假回家的学生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车上欢腾着。小家伙们都爱丢三落四,我常常笑着提醒他们看好随身物品。有些学习特别刻苦的孩子会在车上写作业,把书包放在腿上,垫着书包写字。每当看到这种情形,列车员们都会帮孩子换到靠桌子的座位,让他们安心学习。
乘坐这趟车的老人比较多,我们常帮他们搬东西、抱小孩、拿行李。有时,经常乘车的老人会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闺女,又看见你了。”回想起来,熟悉亲切的乘客和弥漫在车厢里的烟火气,给我一种家的感觉。因此,当我得知要进行工作交接时,心情顿时低落起来。交车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流下了眼泪。离开岗位半年多了,心里十分怀念。
虽然这趟绿皮车的车次、编组、时刻、乘务人员在不断变化,但逢站就停的便捷、经济实惠的票价、服务学生安全上学的“慢体验”始终没变。“扶智列车”承载着浓浓的温情,搭载着无数学生的求学梦,寄托着沿线百姓对未来的希望。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王美莹、訾谦、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陶静、孙任驰、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