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以特色教学模式践行办学理念

    讲述人:闽江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 黄鸿鸿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 09版)

        【师生讲述】   

        3月25日上午,亲耳聆听我们敬爱的“老校长”——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回忆、殷切嘱托,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1986年,我来到闽江职业大学工作。那时的学校一度无校舍、无设备、无师资,陷入困境。在省市委各级领导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学校迎来了发展机遇。

        1990年6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提出,就像一根指挥棒,为学校摆脱困境指明了方向。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街道、商店等参加实践。

        当时我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还担任班主任,经常骑着自行车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聘请老干部、部队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我就曾和一位部队离休干部搭档,给学生们讲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那时,我带的一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福州八县农村,毕业后全部回到户口所在县,多数在乡镇工作,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多年后大都成长为各乡镇各单位的骨干。

        那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大学校园里也涌动起“经商热”“下海潮”。我们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正如总书记所说,“闽江学院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但办学方向一直在沿着过去的路子走”。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当年确定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领衔开展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脱胎漆艺科研平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与教学实践基地。我们还与罗源县合作举办畲族非遗服饰手工艺培训班,带动罗源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培养大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作为一线教师及学校教务处处长,今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前瞻性和重要性。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航标,更始终激励我们不忘初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高建进、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