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我出生在大柏地乡杏坑村。从懂事起,我就常听前辈们说起这里发生的大柏地战斗。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一路被国民党军追赶,2月9日到达大柏地后,发现这里是开展伏击战的好地形。2月10日下午到11日上午,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大柏地战斗,红军像猛虎下山杀入敌阵,打得敌人狼狈不堪。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过大柏地时感慨万分,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高度赞颂了大柏地战斗和苏区的大好革命形势。
因为家里穷,我直到13岁才上学,57岁时因病提前退休。作为一名1977年入党的老党员,我还能为党做些什么呢?我想起了我家旁边的大柏地战斗战场遗址。以前,邻居吴达湖大爷常常为游客讲解,他去世后,这个活就“撂荒”了。于是,我开始学着吴大爷当年的样子,只要有谁过来参观,我就主动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我的伯父刘良林,是一名牺牲在长征途中的革命烈士。因为伯父生前无子,父亲把我过继到他名下。父亲对我说,伯父参加红军那年,正是毛主席写下《菩萨蛮·大柏地》那年。此后,思念伯父时,我就会把这首词哼唱一遍,不知不觉形成了曲调,唱成了歌。以后每次讲解,我都会把这首词向游客唱一遍。
2016年,在瑞金开展红色调研的南开大学青年学生来到这里,我给他们讲了一段、唱了一首,他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听到战斗激烈处,大家都非常兴奋,齐声高喊“好”。参观结束后,还向旧址鞠躬致意。我相信,像他们那样用心,一定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多年来,我义务接待游客不下3000批次,听过我讲解的不下6万人次。2019年,因身体不适,我暂居在瑞金城区儿子家中养病。刚好有几位参观者想听大柏地战斗故事,村干部想替我推掉,我连忙阻止了,找了个地方给他们讲。结果,围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常到学校去给孩子们讲。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一条条红领巾就像是大柏地上的红色种子,向阳生长。虽然已经81岁了,但我还要继续讲下去,也希望青年一代接过我的接力棒,让大柏地的故事永远流传。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鹏、颜维琦、胡晓军、周仕兴、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杨友明、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