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消息传到上海,立刻引发了老战士们的热烈反响。在走访中,无论是虞鸣非老人赞扬中国共产党时明朗有力的笑声,还是黎明老人回忆战友逝去时无法控制的泪水,都让记者深深感到,在这些百岁老战士身上,激情与感动从未远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你们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请跟随记者一起,听老战士们讲述往事,在他们的爱党之情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老战士虞鸣非:
把党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特别激动。总书记希望我们“继续发光发热”,我感到自己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把党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我1922年出生于浙江慈溪古窑浦。小时候,父亲先后送我进私塾和新式学堂学习,我因此成了古窑浦300多户人家中第一个读过书的女孩。1941年,日军侵入我的家乡,浦东来了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在古窑浦办事处的女干部徐卫平就住在我家里。通过她的指引,我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1944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群众投入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我到上海组织工人学生重返浙东,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在四明山组织复仇队,在大岚区担任区长兼武工队长。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我奉命率武工队在四明山上剿匪,那都是真刀真枪在打仗。一次战斗后,我去宁波向四明工委书记陈布衣汇报。汇报结束后准备离开时,陈布衣把我叫住,交给我一笔经费,说用来支付武工队员们打游击时在群众家里吃住的各种费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共产党人真的是做到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与同在四明山战斗过的黄连结婚,并迁居上海,调到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历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后,担任南京西路街道离休支部书记、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副会长。
新中国成立前,四明山区非常贫困,老百姓吃不起酱油,有的甚至一家三口只有两条裤子。离休后,我和黄连经常回四明山看望乡亲们。当时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我们感到捐款捐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摆脱贫困还是要授人以渔。黄连动员了上海有关部门和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四明山区实地考察,利用山区的特点,办起了花岗石厂、彩笔厂和集棉器厂。通过他的穿针引线,一家日本钢卷尺厂与当地合作办厂,成为余姚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现在,四明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大概四五年前,我又回过一次四明山,当年崎岖的山路早已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民的住房比城里人的房子还漂亮。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离休后,我一直捐资助学,资助一些四明山贫困家庭的儿童完成学业。前些年每逢暑期,我都会到居委会“暑托班”给小学生讲党的故事,还曾经作为街道“关工委”老干部宣讲团成员走进楼宇给白领讲述艰难岁月,走进学校参加“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为党和国家尽绵薄之力。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分会老战士黎明:
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
我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战士之一。令我没想到的是,总书记会这么快回信。其中一句话——“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段革命岁月。
1922年10月,我出生在江苏常熟徐市镇。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继续向中国内陆扩张,苏南地区随之成了敌人的后方。当时这里活跃着很多地方力量,但真正抗日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间武装,后来被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
1939年我参加革命时,还是一名初二学生。当时,一些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在阳澄湖边的横泾新四军后方医院养伤,我为他们做护理工作。后来,我在这一地区继续从事民运工作,发动妇女和群众支援抗日。那时,有很多医生和护士从上海来到横泾救治伤员。记得有一次,从上海同仁医院来的赵熙同志为了及时救护伤员,奋不顾身地走上前线。几个小时后,我们却得到了他牺牲的消息。
党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个开天辟地的过程充满艰辛。这一时期的敌后斗争故事后来被改编成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里,横泾也因此改名为沙家浜。
后来,我又随部队北上,成了一名报务员。新中国成立后,我与家人定居上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担任上海市电报局党委书记,直到1983年离休。
党领导人民富了起来,要说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通信方式了。在我工作的年代,发电报是人们处理紧急事情的主要工具,价钱昂贵,人们为了节约费用,必须长话短说。现在有了互联网,人们不仅可以发信息、发照片,还能视频通话。
总书记回信希望我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方面我感到有些惭愧,由于腿脚不太方便,近些年很少出门,上海虹口区的少先队员,还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同志们都来过我家,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少将刘苏闽:
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们研究会的近千名新四军老战士都心潮澎湃。春节之前,4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战士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对党的无限深情。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我们很振奋,专程慰问了施平、程亚西、胡友庭、顾海楼等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并向他们做了汇报。老战士们非常激动,今年110岁的施平老先生当场写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广大会员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收看收听了回信,感谢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现在有会员4000多人,其中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有1000人左右。我们有一个“四史”宣讲团,100多名成员,除了老战士外,还有研究会的一些骨干。近三年来,宣讲团共宣讲1300多场,听众达23万人次。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亲历上海解放的8位老战士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做了一场报告,青年学生听得入迷,报以潮水般的掌声。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这些老战士拥有其他讲述者没有的优势。有些老同志文化程度不高,但很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小故事承载大道理,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可以说,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书。怎样把这些老战士的人生经历、对百年党史和红色基因的理解,用他们的语言讲给大家听?我们把他们参加革命的小故事辑录成5册,推出《理想在我心中》系列丛书。今年,我们还从中选了100个小故事编成精选本,就是为了让党史学习和宣传工作更接地气。
其实,这些老同志离休之后,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们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有的老同志笔耕不辍,写了10本书;名誉会长阮武昌同志,九秩之年自学电脑,敲了两年,写出了《一路硝烟》,前两年刚出版。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爱党之情和强烈的奉献精神。
面向新征程,我们将遵照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鹏、颜维琦、胡晓军、周仕兴、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杨友明、黄文倩